薛定諤的虎 作品

第940章 陽謀,草原可定(第2頁)

  若是混跡朝堂,哪個能鬥得過他?

  我不是能臣,只是歷史的搬運工……雲逍不在意地一笑,接著又道:“第三,經濟手段!”

  也就是進行經濟控制。

  通過中原唯利是圖的商人,壟斷蒙古各部必須的鹽、茶、布、絲、鐵器、藥材等諸多貨物的貿易。

  鼓勵牧民養羊,開辦紡織廠,開採礦藏。

  當然了,也可以向蒙古貴族們放貸。

  蒙古部落如今缺的就是各種物資,一直哭著鬧著要跟大明互市。

  朝廷若是加強予以蒙古的商貿,他們自然是求之不得。

  商貿一通,就會產生經濟上的依賴性。

  同時人員往來也就變得頻繁,從而對草原進行漢化。

  “這些都是商業手段,並非經濟手段的全部。”

  “最為重要的經濟手段,就是徹底改變蒙古的經濟模式!”

  說到這點,有些超出了洪承疇的認知範圍,困惑地問道:“何為經濟模式?”

  雲逍一番解釋。

  自古以來,草原異族就是以遊牧為主。

  而中原王朝卻是以農耕為主。

  這一差異,導致草原民族很難對中原有認同感。

  即使打下了草原,也很難進行有效的統治。

  別說是大明瞭。

  就連當年的蒙古帝國,也遇到這樣的麻煩。

  忽必烈將都城遷到大都,經濟模式和統治方式發生改變。

  因此與蒙古舊有模式發生衝突,導致內部發生叛亂,不得不以強硬手段進行鎮壓。

  此時要想讓蒙古對大明有強烈的認同感,首先要從改變經濟模式開始。

  幸運的是,此時大明恰好佔據了一個天時。

  以此時大明的農業技術,原來無法在草原種植的小麥、油菜,已經可以在內外蒙古大草原種植。

  土豆、玉米,也可以大規模推廣。

  結合‘駐牧制’,改變蒙古的經濟模式,已非難事。

  洪承疇感覺自己的天靈蓋被打開了一般。

  長大見識了!

  沒想到,這其中竟然還有這麼多的門道。

  這是在任何典籍、史書中都看不到的東西。

  這難道也是科學?

  科學,竟是恐怖如斯!

  “宗教、政治、經濟,各種手段齊下,人和也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