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湯哩哩啦啦 作品

人如其名的花見羞(第2頁)

  為了獲得花見羞的芳心,李嗣源不惜向敵國名將劉彠的孤墳長揖行禮。為其誠心所感,花見羞終於褪去孝服,投入到李嗣源的懷抱,此時的花見羞年僅20歲。

  李存勖與李嗣源同為李克用養子,兩人間的明爭暗鬥由來已久。花見羞深恐自己的第二任丈夫招致殺身之禍,奉勸他恬淡自保,不可須臾離開軍中,以免李存勖乘機戟殺。

  後唐天成元年(926),李嗣源於平叛路上被譁變的士兵擁立為帝,與李存勖公然決裂。

  花見羞高瞻遠矚,為李嗣源獻策道:河北各地形勢複雜,難以立國,不如渡過黃河,以開封為帝基,進圖洛陽。李嗣源深以為然。

  正當李嗣源率軍搶渡黃河之際,傳來洛陽城中發生軍變的消息。伶人出身的禁軍統領郭從謙發動叛亂,亂軍中李存勖中流矢而死。

  計劃沒有變化快。李嗣源急令大隊人馬掉轉馬頭,星夜飛馳洛陽。戰亂很快平定,李嗣源即立為帝,史為唐明宗。

  李存勖狂妄自大,繼位後信任伶官、宦官,苛剝百姓,終至內亂。李嗣源採納花見羞的建議,革除了李存勖在位時的頗多苛政,撤銷了一些有名無實的機構,推崇節儉,勤政愛民,老百姓逐漸安居樂業,於是朝野出現了整個五代十國時期難得的短暫安寧。

  當初李嗣源只是貪戀花見羞的美顏,絕沒想到一個糕餅店老闆的女兒竟有如此高明的政治修養。更為難得的是,她的謙遜美德與東漢開國皇后陰麗華相比也當毫不遜色。

  李嗣源娶花見羞時,正妻夏氏已死,他想立花見羞為皇后,花見羞卻說:“皇后只不過是個名號,只要彼此相愛,有無名號並不重要。夏夫人是陛下的原配,雖已過世兩年,但她所生的兩個兒子都已長大,且領兵在外,夏氏的親屬也多官居要職。不如暫且追封原配夫人為後,一來可以體現陛下不忘舊情,二來也可安定父子關係,並籠絡夏氏族人。”

  李嗣源為花見羞的遠見卓識所折服,同時也為花見羞的謙讓美德感動,於是欣然採納了花見羞的意見。果然滿朝文武都認為皇上處事縝密,不忘舊情,樂意為朝廷盡忠效力。劉彠死後留給花見羞一筆不菲的財產,花見羞很懂得物盡其用的道理,將其遍送“明宗左右及諸子婦”,一時花見羞在朝廷中的人氣指數扶搖直上。

  李嗣源此時已是年過半百之人,花見羞年僅十九歲,這段婚姻,其實又是一樁“一樹梨花壓海棠”的老少配。

  無冕的皇后

  三年之後,群臣紛紛上表,認為皇后母儀天下,不可長久虛置,一致推薦花見羞為皇后,李嗣源也認為皇后非她莫屬。

  花見羞卻堅辭不肯,併力薦曹淑妃為後。

  她的理由是:曹淑妃從前侍候過夏氏夫人,並對夏夫人的兩個兒子有哺育之恩。李嗣源見花見羞態度堅決,只得遵從她的意願立曹氏為後,花見羞則仍為淑妃。花見羞對曹皇后非常尊重,曹皇后對她更是感激涕零。

  明宗征戰半世,此時疾病纏身,宮中的大事多采納花見羞的意見。花見羞雖然不是皇后,實際則是無冕皇后。花見羞與宦官孟漢瓊聯合,秉承明宗的旨意誅殺了重臣安重誨。劉彠的兩個兒子也得賜官爵,從此衣食無憂。

  李嗣源在位八年,雖然保持了朝政的總體平穩,但卻無力改變唐末以來地方將官擁兵自重、恃驕犯上的大氣候。長興四年(933),李從榮乘唐昭宗病危之機率先發難,兵敗被殺,67歲的明宗也受驚嚇而死。李嗣源的第五子宋王李從厚繼位,是為閔帝。閔帝無能,實權掌握在鳳翔節度使李從珂及河東節度使石敬瑭手中,(兩人原是李嗣源的左、右手,李從珂更是李嗣源的養子兼女婿。)兩人都不把李從厚放在眼裡,朝廷又一次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閔帝封花見羞為皇太妃。四個月之後,李從珂殺閔帝取而代之,是為末帝。閔帝以花見羞曾過多幹預朝政,對她有意冷淡。花見羞自己並未生育,進宮後收養了許王李從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