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湯哩哩啦啦 作品

69年八岔島事件:知青用手榴彈擊沉巡邏艇(第2頁)

  上世紀六十年代末,一群來自上海和全國各大城市的知識青年,來到祖國的最北端,懷揣保衛祖國每一寸土地的壯志,時刻準備著拋頭顱、灑熱血。當以往電影中的戰鬥畫面真的呈現在他們面前時,這些並未受過正規軍事培訓的年輕人,憑著一腔愛國激情,奮不顧身與敵方的正規軍激烈戰鬥。

  遭遇戰打響了

  1969年7月8日上午,費國良他們由於打不到魚歇工學習,負責觀察瞭望的知青進來報告,老毛子兩隻船從六站下來了,由於他們的艦艇經常在黑龍江上游弋,司空見慣,大家沒當回事。但10分鐘後,望哨兵心急火燎地衝了進來,說“老毛子”要上來了,這時大家忽然發現聲音不對,聽到在江邊有艘船咕嘟咕嘟地在靠岸。所有的人都緊張起來了,說不定戰爭馬上就要來了,於是紛紛拿起武器,按照預定方案分別進入防敵突襲陣地隱蔽起來。

  費國良隱蔽在3號陣地,一想到真的要打仗了,確實很緊張。費國良看到4個蘇聯人,上身穿著圓領衫,下面穿著靴子,從他們平時下江船停靠的碼頭方向沿小路走了過來,走到他們駐地宿舍前面,看了看,有個蘇聯人用俄語哇哇叫了幾聲,隱蔽起來的中國人當然聽不懂,也不會吱聲。或許是蘇聯人感到奇怪,在對岸天天可以看得到的中國人現在怎麼消失得無影無蹤。於是一個蘇聯人回去了,途中在114航標處停了一下,就下江了。在宿舍前的一個蘇聯人可能是等得不耐煩了,拿起中國人放在地上的一把鐵鍬,使勁敲打地面,在緊張靜靜的空氣中,啪、啪、啪地彷彿是槍響。就在這個時候,只聽到“轟”的一聲巨響,一股濃煙從江邊升起,火光沖天,戰鬥打響了。

  毫無戰鬥經驗的知青各自出擊

  當4名蘇聯人登島順著小路來到職工住房前時,隱蔽在1號陣地的投彈手、上海知青蔣海星向指導員黃德和主動請戰,“讓我爬過去先炸船,斷他們後路”。黃德和回答,“注意隱蔽,不要亂動,你等會兒,這個事情不要那麼急,再看看”。蔣海星執意要過去,便攜帶一枚反坦克手雷從草裡往江邊方向匍匐前進。就在他準備穿越那條小道時,發現1名登島的蘇聯人員返回,第一次與敵人面對面的蔣海星大氣也不敢出,趴在荒草裡不動彈。

  蘇聯人就在蔣海星面前2米多的地方走過下江上船。蔣海星慢慢爬到江邊,趴在江坎上,他看見蘇艇駕駛艙邊坐著一個人,心想到萬一直起身來投彈,被蘇聯人發現,不就當胸一槍白白送命嗎?靈機一動,他先把手雷插銷插好,突然直起身來,大喊一聲,蘇艇上的那人被江坎上突然冒出的中國人嚇了一跳,然後呆呆地看著蔣海星舉起的手中忽然飛出一樣東西,眼前火光一閃,一聲巨響。蔣海星扔出的手雷,觸發爆炸後還破甲鑽進了後甲板機艙要害部。

  上世紀六十年代末,一群來自上海和全國各大城市的知識青年,來到祖國的最北端,懷揣保衛祖國每一寸土地的壯志,時刻準備著拋頭顱、灑熱血。當以往電影中的戰鬥畫面真的呈現在他們面前時,這些並未受過正規軍事培訓的年輕人,憑著一腔愛國激情,奮不顧身與敵方的正規軍激烈戰鬥。

  一瞬間,爆炸聲槍聲響成一片,我方民兵投彈手隨即開始衝鋒,手榴彈和手雷紛紛飛向蘇艇,有的用力過大,手榴彈彈出甲板,掉在江裡掀起一股水柱,也有的在蘇艇上爆炸。蘇艇冒出火光和濃煙,船艙進水。

  2號陣地上的投彈手上海知青衝到江邊,看見蘇艇呈前西后東逆向停靠在我岸邊,纜繩系在我八岔島上,由於水大,蘇艇甲板只略低於江坎,看不清艇前舷上的編號。他很機靈地將手雷扔到了前甲板船頭角落處,使起爆角度和起爆時手雷與被爆炸物接觸狀態都達到了理想程度,手雷鑽進了前艙爆炸,巨大的氣浪把他也掀倒了。

  從沒打過仗的中國民兵紛紛開槍投手榴彈,有人一扣衝鋒槍扳機就打光了一梭子30發子彈。一名蘇聯人企圖從草甸子裡逃竄,被打倒在離114號航標不遠的地方。還有一名蘇聯人逃脫,跳江遁去,游到二道江子島上去了。

  費國良日記中記載的“戰鬥打響時,敵人就向彼得羅夫闊耶打了三發信號彈”、“有的戰士又縱身跳上被炸的敵船,不顧敵另一隻船中的衝鋒槍掃射,奮勇作戰”的描述得到證實,不過費國良聽到的衝鋒槍子彈打在船板上當當響聲,實際上是知青在向另一艘蘇艇開火。

  負責通訊的上海知青聽到爆炸聲和槍響,見另一通訊員接到命令已經跑步去內江通知八岔村居民和邊防哨所,要求派船接應後,他主動奔到江邊進行增援,冒著船下沉的危險,首先躍上跳板,衝上蘇艇進行搜索,此時槍聲還沒有停。他發現後機艙裡還有人,赤手空拳的他隨手拿起地上的一把拖把噹噹地使勁敲打機艙蓋,用才學不久的俄語單詞高喊“繳槍不殺”。一個年輕瘦高個的“蘇軍”無奈地爬出來舉起雙手,嘴巴里嘟嘟囔囔地喊著,被押解下船。我方人員迅速撤離。

  當天晚上前蘇聯外交部向中方遞交了抗議照會,稱“一批武裝的中國人”“侵入蘇聯國境”,“隱蔽”在八岔島的“蘇聯部分”,於“上午10時30分”開槍襲擊蘇聯航標工作人員,並且使用了擲彈筒和手榴彈,打死蘇方人員1人、打傷3人,重創蘇聯快艇2艘。前蘇聯的學者後來稱八岔島事件,蘇方有兩名人員死亡。

  上世紀六十年代末,一群來自上海和全國各大城市的知識青年,來到祖國的最北端,懷揣保衛祖國每一寸土地的壯志,時刻準備著拋頭顱、灑熱血。當以往電影中的戰鬥畫面真的呈現在他們面前時,這些並未受過正規軍事培訓的年輕人,憑著一腔愛國激情,奮不顧身與敵方的正規軍激烈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