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湯哩哩啦啦 作品

日俄戰爭的驚人內幕(第2頁)

  1904年,日本在徵得清政府的同意之後,出兵到東北,發動了“日俄戰爭”。注意:是“徵得清政府同意”之後。這一點,和青年朋友的歷史認知有悖。但是,它是事實。不但這一點是事實,而且清軍還派兵支援日軍、共同抗擊俄軍。聞所未聞吧?這些,都是事實。經過一年半的戰鬥,在戰死十萬名日本兵之後,日本打勝了俄國。日本軍隊將俄國軍隊從中國東北驅趕出去之後,日本將東北99%的土地,歸還給了大清國。注意:在這裡,日本將它所收復的99%的東北土地,歸還了大清國。

  這個歷史事實,與許多青年的認知相悖,但是,它是事實,鐵的事實。

  日本為什麼要這樣做?

  日本是活雷鋒嗎?

  日本當然不是活雷鋒。俄軍敗退之後,1905年,日本約了清政府,在北京經過了一個多月的談判之後,清、日兩國簽訂了一份《會議東三省事宜正約》以及附約,在這個附約裡面,清政府割讓給了日本以下幾項主要的主權,以作為日本從東北撤軍的條件,在日本方面,則視為此次出兵抗俄的政治報酬:

  1、割讓旅順、大連兩處租借地;2、割讓南滿鐵路的經營權以及沿線的林產、礦產;3、允許日本在南滿鐵路兩側駐軍。依據這個條約,日本開始派人接管南滿鐵路、移民旅順、大連,並且派了一支部隊、進駐南滿鐵路兩側,這支部隊,就叫做“關東軍”,駐紮的依據是《會議東三省事宜正約》以及附約,理由是“保護日僑”。

  換言之,日本關東軍在“九一八事變”之前,已經在中國東北,駐紮了二十六年,而且在這二十六年當中,關東軍無論與張家父子,還是與東北的中國居民,基本上都保持了相安無事。這個事實,也與我們青年的歷史認知相悖,可是,它又是事實。這就是旅順、大連、南滿鐵路、林礦產主權流失的簡要經過,以及“關東軍”的來歷。事後,絕大多數中國人責備清政府“賣國”。但是事實上,當年在東北全境被俄國侵佔的情況下,清政府只有以下的幾項選擇:

  選項一、任由俄國侵佔,奮發圖強,期望有朝一日,與俄國決戰,收復東北。(評:這個選項並非不可行,但是遙遙無期)

  選項二、同意日本軍隊驅趕俄軍,但是,不給日本報酬。(評:日本打仗死了十萬條人命,奢望它不要報酬,是不現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