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湯哩哩啦啦 作品

清朝滅亡前夕竟強制從日本手中奪回東沙島(第2頁)

  兩江總督端方首先得到消息,迅速向外務部報告了該情況,他在電文中明確指出:“凡閩粵人之老於航海者及深明輿地學者,皆知道該島為我屬地。”同時,端方也將情報電告兩廣總督張人駿,並強調此島“確是中國之地,不可置之不問”。

  照理說,兩江總督插手兩廣的事情,本是官場大忌,但難得的是,無論端方還是張人駿,對此並不在意。兩位封疆大吏開始了頻繁的電文來往,積極調動一切資源,查資料、找依據,並在1908年年底,共同要求南洋海軍協助進行實地調查。

  1909年春節一過,南洋海軍副將吳敬榮便率飛鷹艦遠航東沙,確認了該島已被日本人強佔,並拍攝了照片作為證據。張人駿隨即將有關東沙島的各種文獻,包括英、法海軍的相關海圖,連同飛鷹號拍回的照片,急送北京外務部。在公文中,張人駿指出:日本人“私佔有據,若不設法爭回,則各國必援均沾之例,爭思攘佔,所關非細”,希望外務部“迅與日使交涉,飭將該國商民一律撤回,由我派員收管,另籌佈置,一申主權”。

  1909年初夏,飛鷹號協同一艘海關巡邏艇再度遠航東沙取證,還順道巡視了西沙群島。張人駿在提交給北京的報告中,提出東沙、西沙“適當歐洲來華之要衝,為南洋第一重門戶,若任其荒而不治,非惟地利之棄,甚為可惜,亦非所以重領土而保海權也”。

  美國的《基督教箴言報》報道說,大清特遣艦隊的“吳司令”(吳敬榮)建議朝廷向所有可居住的南海島嶼儘快移民。

  《基督教箴言報》的報道同時也說,北京政府要求廣東地方當局不要公佈有關事件,以免刺激已經興起的抵制日貨行動。其實,並沒有史料證明,大清中央政府在東沙問題上,有任何鉗制輿論的計劃。東沙島事件成為1909年庶民參政問政的焦點之一。此時的民意主流,依然是抵制日貨。

  一年前,那艘曾向東沙島運送移民和軍火的日本商船“二辰丸”號,因走私攜帶大量軍火接濟革命黨,在澳門海面被大清海軍成功攔截,當場繳獲大量彈藥,憤怒的中國水兵扯下了船上的日本國旗。但在日、葡兩國巨大的外交壓力下,當年3月19日,清政府被迫釋放“二辰丸”號,並鳴禮炮21響向其“致歉”。粵商自治會當即宣佈當日為“國恥日”,號召全國抵制日貨,應者遍及全粵及上海、香港、南洋群島等。最後,日本只能取消賠款要求,澳葡當局承諾從嚴管制軍火走私,並與中國政府進行劃界談判。“二辰丸”號事件剛剛平息,東沙島又響起警報。廣東紳商學各界在粵商自治會的統籌下,連續舉行數千人的群眾集會,上書主持中央工作的攝政王載灃,要求“切實保護我國漁業並該島財產”,而即使政府放棄,也要“竭盡我國民之能力以挽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