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誕的表哥 作品

第436章 都是對的(第2頁)

 “你知我愛煞你,便是愛你釀的燒春酒,快拿來。”

 “別再喝了,喝得還不夠多?!”

 “咚!”

 “安祿山之心,早已路人皆知。聖人剛愎拒諫,寵信縱容此獠,招至叛亂,卻說是因薛白逼反了安祿山,何等昏聵?聖人早已不復壯年時的英明,如今龍椅上坐著的是個昏昏欲睡的老糊塗!”

 “住口,你太放肆了。”

 哥舒翰喝止了王思禮,過了一會,卻又問道:“你可是在李岫那份血書上按了手印?”

 “節帥竟知曉了?”王思禮眼神一變,連忙執禮認罪,“若事發,請節帥賜死我,以免連累節帥。”

 “你不怕死?”

 “末將十三歲便追隨王節帥,從朔方到隴右,眼見他蒙冤受難,再到如今眼見叛軍襲捲東都,總算看明白了,若聖人不退位,我早晚免不了王節帥、薛白的下場。”

 哥舒翰聞言,沒有再喝叱,局勢至此,已不是王思禮一個人蠢蠢欲動,他喝叱不住。也怪不得王思禮如此,聖人的昏聵確實是有目共睹的,原本的英明神武的光環已經被打碎了,威望大跌。

 人心就像是洶湧的洪流,沒人能阻擋得了,不葬身其中已經很難了。

 “既然節帥洞悉一切,那不瞞節帥,我早便想勸你了。”王思禮想了想,竟是開口說出更加大逆不道的話來,“叛亂平定在即,節帥統率二十萬大軍坐鎮潼關,可想過……為子孫計、為天下計?”

 不必多言,意思很簡單,一個昏聵、剛愎、滿懷猜忌的天子,誰都不知道還會做出什麼來,倒不如藉著眼下的兵勢,擁立太子,從此哪怕致仕也能安享富貴,保子孫無憂。

 此事很簡單,而收益極大。

 但哥舒翰躺在那一動不動,像是沒聽到一般。

 王思禮見他不言,反倒大喜,因知哥舒翰已對此事有所考慮,又道:“等叛亂平定,聖人必要收回節帥之兵權。若志在匡扶社稷,節帥該早做準備……上表請誅楊國忠如何?”

 “不可。”

 “安祿山起兵便是打著‘清君側’之名,這場叛亂,楊國忠有不可推卸之責,此奸賊不得人心,誅殺他必朝野歡騰。聖人身邊不再有奸佞環繞,自然便不能窮奢極欲。百官也知節帥衛國之心,必然擁戴東宮。”

 哥舒翰也就是中風了動不得,否則必要踹王思禮一腳,道:“如此一來,那我便是謀反了,與安祿山有何差別?”

 “安祿山狼子野心、倒行逆施。節帥出於肝膽忠心,為保全社稷,豈可相提並論?”王思禮道:“我只需攜三十騎回長安,不出兩日,可將楊國忠劫持至潼關,斬首示眾,以勵軍心。這是我擅自行動,與節帥無關。”

 哥舒翰無奈,只好吐露了他真正的顧慮,道:“你不瞭解聖人,這般做,你打壓不了聖人,只會激怒他,後果不堪設想。”

 潼關當中類似田良丘這種由聖人安插來的將領為數不少,一旦上表請誅楊國忠,必會打草驚蛇,提高聖人的警惕,須知聖人本就猜忌於他。

 “那便直接擁立太子。”

 “不可。”

 “節帥,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啊!”

 “住口,如此絕不可,莫讓我再聽到你提!”

 王思禮心想,倘若有薛白在長安,或許能在太子身邊推一把,但聖人或正是提防於此,才不顧河北、河南形勢,迫不及待便要押下薛白。

 他想了想,道:“若暫不除楊國忠,可先殺安思順。”

 “安思順?”

 話題有些突兀地移到了安思順的頭上,哥舒翰卻是沉思了起來。

 他一向是與安思順有私人恩怨的,此事暫且不提。

 過去,他與安思順同在王忠嗣麾下,後來分別任隴右、河西節度使,至此都還是實力相當,直到安思順兼任了朔方節度使。朔方軍是名副其實的精銳,戰力不輸於隴右軍。

 安祿山叛亂之後,聖人命安思順回朝兼兵部尚書,同時將朔方軍一分為二,一部分由郭子儀統領東擊河北。

 至於另一部分,據秘聞,如今正在準備由靈武南下,支援關中防禦。

 那麼,為何在哥舒翰已率二十萬大軍守住潼關之後,聖人還要秘密調朔方軍來保衛長安呢?

 答案很明顯了,必然是用來制衡他哥舒翰的。

 聖人之所以把安思順調回朝中,未必是認為安思順與安祿山勾結,只怕是要考察他的忠心,再決心是否用他來統領朔方軍。

 王思禮是朔方軍將王虔威之子,從小就在朔方長大,關於安思順與朔方軍的動向便是他的故人遞給他的消息,對此事知之甚詳,道:“節帥若不除安思順,恐為安思順所害。”

 “我一向不喜安思順,你可知為何?”哥舒翰緩緩開口道:“他分明從小與安祿山關係不錯,卻要故意裝作不和;他分明也擁兵自重,暗命河西諸部逼迫朝廷留他在任;他逼反阿布思,拉攏李光弼,真到了關鍵時刻,卻不敢與安祿山共同舉兵……”

 歷數了安思順的幾樁大罪,哥舒翰想起一事,問道:“史朝英逃出去了?”

 “是。”王思禮道:“我弄巧成拙,沒想到真讓她逃了。”

 “安思順與安祿山潛通的信呢?還找得回來嗎?”

 王思禮想了想,應道:“找得回來。”

 聖人對安思順本就不是完全信任,那麼,指認安思順與安祿山勾結,借聖人之手先除掉一個威脅,是比直接殺楊國忠更穩妥的辦法。

 ~~

 長安。

 楊國忠走出興慶宮,臉色十分嚴肅,招過金吾衛,道:“知道安思順府邸在何處嗎?”

 “知道。”

 “去將他拿下!”

 是日,安思順正在家中逗弄孫兒,眼看金吾衛撞進門來,萬分詫異。

 他沒想到自己會被羈押,本以為危機已經解除了。

 自從安祿山準備叛亂,他已提前上書提醒朝廷安祿山必反,並在罷他朔方節度使的旨意抵達後,毫不猶豫地卸任、回到長安,表明了自己的忠心。

 在叛軍攻破洛陽之時,聖人大怒,處決了定居長安的安祿山之長子安慶宗,卻沒有牽扯到安思順,可見聖人當時已經相信了他。

 而安慶宗在萬眾矚目之下被腰斬之日,聖人還下旨要賜死榮義郡主,倒是李琮如今當上了太子,有了一些勢力,竟是一反往日的懦弱,拼著忤逆聖意也要保下他的養女。此事使得聖人與太子之間的關係緊張起來,為此,長安城暗中風波詭譎,聖人甚至秘調朔方軍入朝,考慮起用安思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