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子與梨 作品

第一百八十九章 不夠成熟的畫(第2頁)

 他們追求以作品本身的美來打動觀眾。

 印象派、後印象派、唯美主義、現實主義、象徵主義……20世紀以前的一切美術流派,包括傳統中國畫都在這個範疇概括之內。

 古典藝術和現代藝術與先鋒藝術後兩者最顯著的區別是,欣賞的“重點”是不是在作品本身之上。

 “可用傳統的鑑賞古典藝術品的眼光來看,從照片上判斷,我認為這張畫本身可能不太夠格,被夠稱為您口中的大師啊。”

 漢克斯放大照片,用鷹隼般的目光一寸寸的看過去說道:“從我所能看到的部分,也看不出能在美術理念上解讀出什麼花來。”

 傳統的繪畫,價值就全部體現在畫布和畫紙之上。

 技法好的就是比技法差的牛逼,情感豐富的作品就是比情感蒼白空無一無的畫作更值錢。

 人們欣賞畫,便是在欣賞畫家所傾注在作品上的筆法和技藝。

 貴也貴在這點上。

 但現代、先鋒類藝術流派,更多的重點則轉向為了作品之外的解讀。

 比如說杜尚將小便池命名為了《泉》,就是在諷刺安格爾著名的裸女畫《泉》。

 “憑什麼漂亮少女赤裸肉體是藝術,老子的小便池就不是藝術!”

 他希望用來引發觀眾——對於藝術可以不拘泥於完美的筆墨和高深的技法,人人都能是藝術家的思考。

 重點是社會對審美觀念的思考,而不是那個小便池。

 就像錫罐頭裡裝的大便,價值所在是評論家能對著它所解讀出的“對消費主義的無情批判”而不是罐頭中的屎。

 這兩種藝術理念沒有高下之分,也都能在某些時刻賣出天價來,上億美元只是等閒。

 但前者價格更加穩定,也更能經受住時間的考驗。

 優秀的技法和熾烈的情感永遠是如閃耀的黃金般稀有而珍貴的。

 從新石器時代人們開始收集漂亮的石頭與貝殼開始,人類的基因中就隱藏著珍藏美麗物品的衝動。

 安格爾的《泉》自它被創作出來開始,不需要有人解讀,不需要懂藝術,甚至哪怕是不識字的農夫,都知道這是一幅很棒的畫。

 無論在1856年、1956年還是2156年,只要人類的社會結構沒有變化,它所蘊含著極高的審美價值都是共通的,都能賣的很貴。

 但錫罐裡的屎,風口來的時候是藝術品,風口過去了失去關注後就是屎。

 更簡單的說,

 從投資上來看,

 古典藝術像是黃金,先鋒藝術則類似可以讓人一夜暴富的虛擬幣,抗風險能力是不同的。

 酒井大叔這樣的傳統畫家受歡迎就受歡迎在,畫廊主眼中,擁有優秀技法的畫家是永遠都是能很穩定增值的優質資產。

 漢克斯眼中,這張畫的技法就遜色太多了。

 “這麼說,你們不想籤這個畫家?”

 酒井大叔似乎並不著急推銷顧為經,只是隨口問道。

 “也不是不想籤。”

 漢克斯倒不是這個意思。

 眼前這張畫也是有閃光點的。

 “這畫面有點嗯……有點郎世寧的意思,這種繪畫風格本身就很有特點,單憑藉這一點,馬仕畫廊就對這個畫家有點興趣。技法水平也夠參加一些小的畫展了。”

 獵手經紀人就是吃鑑賞藝術品、判斷藝術家水平這碗飯的,

 眼光毒的很。

 如今在高古軒這些頂級畫廊的推動下,美術行業比梵·高甚至畢加索那個年代,繁榮了不知道多少。

 泡沫虛高的成分是存在的。

 但客觀事實就是,就算扣除通脹因素,高端藝術商品的均價也在過去半個世紀中翻了幾十倍。

 1940年,在歐洲買一幅莫奈的畫也就一輛甲殼蟲轎車的錢,當時已經很貴了。如今卻可能得手裡握著能換半打勞斯萊斯的資金,才將將有資格考慮莫奈這個量級的大畫家,還得是很冷門的作品。

 每年幾百億美元的規模的資金在這個場子裡轉悠著,推動著很多像漢克斯這樣的職業獵手經紀人紅著眼睛四處尋找有天賦的畫家。

 千里馬不常有,但是有足夠美術鑑賞能力的伯樂卻變多了。

 只要別在太窮鄉僻壤的地方,像梵高一樣懷才不遇的概率少了很多。

 普通的作品,他只要隨便掃一掃,藝術流派、構圖設計、情感表達、象徵隱喻就能瞭解個七七八八。

 東西融合的繪畫風格在過去一直是美術領域的明珠,朗世寧的畫存世量也很大,還屬於“外國人看的懂的中國畫”。

 漢克斯是知道的。

 雖然畫面上只是個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