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羅貫中?(第2頁)



    基本上,整個北平府七縣四州的讀書人都來了。



    每天,書院門外便是車水馬龍。



    至於燕王府的各個吏役、還有宛平、大興、通州等附近州縣的吏役每天隔十天,便都會換上一批。



    而金忠每天,也都帶著十幾個見習書吏,在書院周圍施工建造房屋。



    而在書院的藏書樓內,每天也都坐滿了一個個書院學子們。



    其中一大半,都是穿著光鮮亮麗的富家士紳子弟。



    每個士紳富家子弟手中都捧一本書,面前還都放著一杯熱茶,一碟糕點,好一些的還有些瓜果糧嘴。



    每次前來,看著這一幕,郭安便忍不住嘴角微翹。



    不過,今日郭安並沒在藏書樓內轉悠,而是直接前往藏書樓一側的工作樓。



    樓內,早已有一個六十多歲的白髮老者,正靜靜等著他。



    隨著郭安進來,金忠連忙起身相迎,並對著郭安解釋道。



    “見過郭長史,這位便是那位想要給藏書樓捐獻書籍的老先生。”



    “小老兒羅本見過郭長史。”



    見到郭安進來,那位老者眼睛一亮,連忙起身見禮。



    郭安一驚,連忙上前攙扶,“老先生萬萬不可,小子可不敢承受此種大禮。”



    說著,將老先生攙扶回座位上,郭安便好奇的問說:“敢問老先生專門尋小子前來,可是想捐獻什麼書籍?”



    羅本指著一旁的木箱子,緩聲說道:“有勞郭長史了,小老兒此次準備捐獻幾本古籍,另外還有自個寫的幾本拙作而已。”



    “老先生自己的寫的書”



    聽此,郭安與金忠幾人,頓時滿臉敬仰。



    在古代,無論如何,能自個著書立傳,必然都是學究天人、通古今知今的大儒。



    而這會,羅本已經緩緩將木箱打開。



    “《水滸傳》?”



    看到第一本書,郭安不由眉頭微皺。



    他要是沒有記錯的話,《水滸傳》應該是一本長篇,而且作者姓施,而不是羅!



    羅本訕訕一笑,道:“郭長史勿怪,此書乃是小老兒老師所創作。



    只是,因為一些原因,此書一直沒有被出版,小老兒怕此書失傳,又聽聞北平府殿下所建的藏書閣欲收藏天下所有書籍,便一併帶了過來。”



    “原來如此。”



    郭安微微點了點頭,也沒多想,繼續往下看。



    “老先生放心,咱欲要將天下書籍都收錄進藏書樓,此書自然也可以。”



    羅本眼中浮現一絲亮光,連忙繼續將下面的書籍往上翻著。



    “《三國志通俗演義》、《殘唐五代史演義》、《隋唐兩朝志傳》、《三遂平妖傳》……



    咦,這本還是陳壽著的《三國志》……裴松之批註的《三國志》……沒想到,老先生還是一位古史鑽研者。”



    整個箱子內,除了一些奇奇怪怪的神話色彩書籍外,便都是朝代演義,郭安最喜歡看這些。



    而且,能研究這些歷史的老者,往往都有一些真本領,郭安的語氣更是敬仰了幾分。



    “多謝郭長史誇讚,小老兒只是一介散人而已,妄自寫了這些書籍,但一本也無力印刷出版。”



    “老先生且放心,以古照今,我輩讀書人更應讀一些歷史鉅著。這些書籍,小子會將其放在藏書樓最頂層。”郭安說道。



    “多謝郭長史。”



    羅本連忙滿臉喜色的感激道。



    郭安再次問道:“不知老先生是哪裡人士,今年多大歲數?小子給叫人給老先生挑選一副最合適的老花鏡……想必,老先生每天在看一些文字之時,眼睛也會有些昏花吧……”



    這麼多年下來,羅本還是第一次受到被人這麼尊重,但也沒拒絕,他也早就聽過燕王府老花鏡的大名了。



    “小老兒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今年已經六十有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