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魯伊爵士 作品

第153章 “坦克計劃”(2)(第2頁)

  還有一種叫貝雅爾果蟲的甲蟲,它甚至能負荷起比自身重900倍的物體。相當於一頭重1噸的大象要是能負荷比它重900倍的重物,能抬起900噸的東西來,這已經相當於一艘二戰驅逐艦的排水量。

  最令人驚訝的是,甲蟲在進行負重時所消耗的力氣,要比無負重時消耗的還少。這聽起來完全是一個不可想象的悖論。畢竟,甲蟲自身的重量要比所負重物的重量小得多,為什麼拖動一個如此之重的東西所消耗的力氣反而比自身運動時消耗的力氣少呢?

  科學家們在頭頂重物行走的婦女身上找到了答案。世界上大部分地區的人都以肩或背來負重,而非洲,印度等少數地區的婦女卻習慣用頭頂來負重,她們在頭頂上頂著很重的東西,依然能行走如常,似乎沒花費什麼力氣。原來這是因為她們走路時把身體的重心保持在恆定的高度,這樣一來,就不必花費多少力氣來移動自己身體的重心。而一個人在運動時,由於重心不穩,為了使身體保持平衡,就自然而然消耗了很多力氣。甲蟲便是如此,這也是他們“力大無窮”的一個重要原因。

  主角最終選定的平臺是雙叉犀金龜。相較於有一對巨大鋒利的顎,在近戰中殺傷力頗大的鍬甲,雙叉犀金龜的武器是一具猶如犀牛角一般巨大的犄角。

  但是這具犄角拿來衝鋒破陣不錯,真要指望其殺死毀滅者或其他螞蟻卻有些困難。

  因為雙叉犀金龜戰鬥的方式,是習慣用犄角伸到對方身體下面,然後將對方掀翻,根本不求殺死敵人。這是雙叉犀金龜最常見的戰鬥:“交配”爭奪戰的戰鬥方式,被掀翻的競爭者會自覺離開,不至於因此受傷。

  但作為戰獸,雙叉犀金龜這點殺傷力就不夠看了,不像鍬甲能輕鬆把大多數昆蟲,也包括毀滅者在內,給夾成兩段殺死。

  但雙叉犀金龜負重比鍬甲高,而且不適合近戰,反而可以專心作為遠程武器平臺,和鍬甲實現戰鬥分工。這是主角最終選定其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