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與夏 作品

631章 後生可畏(第2頁)

  “因為如果克隆肌肉成功,將肌肉移植到人體,缺少神經支配的肌肉就是一塊死肉,沒有功能,也就沒有任何價值,所以將神經損傷研究一起打包研究,這樣以後才能真正將肌肉應用到人體。”楊平的想法也簡單,反正是個大課題,也不差這一點,全部打包整到一塊。

  “你這是準備一鍋燉,你這個課題應該是兩條路線並進?3d打印那邊是不是有顯微打印的生物連接研究?”項老要驗證自己的猜測,與何教授的打賭還沒有勝負呢。

  楊平點點頭:“這是神經損傷修復的重點路線,我認為只有細胞層面的修復,才有可能真正修復神經損傷,其他路線都是暫時的過度方案。”

  真是一針見血,只有項老院士這種一輩子搞臨床解剖的專家,才能清楚的看到這一點。

  有時候對技術的發展趨勢,究竟未來那條路是正確的,需要極高的判斷力。

  “是吧,我就說嘛,是不是有細胞層面的修復,這就是我說的生物連接。”項院士為自己的勝利得意洋洋。

  何教授對導師的獨到眼光十分佩服,同時覺得自己目光而是還狹窄,嚴重受到專業知識的限制。

  外科的三個層次:切除、修復和重建。

  修復的精髓就是復原,恢復到原來的結構和功能。

  因為神經是細胞構成的,神經的損傷歸根結底是一個一個細胞損傷或缺失,要修復得一模一樣,依靠人體自身能力是不可能做到這種修復,必須依靠人工技術來完成。

  人工技術無非是將受損的細胞一個一個去掉,然後將缺失的細胞一個一個補上,細胞的種類與相互連接方式也跟以前一模一樣。

  就像牆壁受損,必須找一模一樣的磚頭修復。

  要是神經損傷真的能夠做到細胞層面的修復,這一項又是諾獎級別的。

  年輕人能不能做到是一回事,首先敢想,然後敢做,能夠拿出一套有效的方案,至於以後能不能成功。

  只顧攀登不問高!

  世界科技史上,失敗的例子多如牛毛,成功的畢竟是少數,但是失敗的案例為後繼者提供了經驗教訓,失敗是成功之母,沒有失敗,就沒有後來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