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與夏 作品

578章 呼叫大郎(第2頁)

  這樣做是必須的,手術室的潔淨程度遠遠超過病房,在潔淨程度上不是一個等級,等級不同的區域,不能相互流通。

  為了防止病房的載具帶入細菌,被禁止進入手術室。

  手術室的劃分,一般分為汙染區,半限制區,限制區。

  在限制區活動,必須穿上滅菌處理的洗手衣和拖鞋,戴上無菌帽和口罩。

  外科醫生在更衣室都是脫得精光,只剩下內褲,然後再穿上手術室的洗手衣。

  聽到周燦的叫聲,高橋立刻跟著張林和胖子一起去抬病人,這活,進修的時候,他經常幹,而且還幹得非常好。

  這個病人正好是嵴柱側彎的青少年,高橋可以跟著學習。

  忙完抬病人過床,宋子墨髮給高橋一本手冊,這是嵴柱外固定架的技術指導,裡面非常詳細,看完後再跟著做上一些病例,有嵴柱外科經驗的醫生就能上手。

  尤其有嵴柱側彎矯形經驗的醫生,更容易上手。

  高橋拿捏得很得當,該禮貌恭敬的時候,絕不隨便;該和大家打成一片的時候,也絕無半點疏遠。

  對於髒活累活,那是搶著幹。

  第二臺手術是嵴柱外固定架的病例,二期臨床實驗的病例。

  同時,二期臨床實驗在協和、301、魔都六院、南都附一等醫院開展。

  高橋拿到嵴柱外固定架的技術指導,經過宋子墨的同意,用手機將每一頁拍照,然後傳回日本。

  讓東大醫院打印出來,然後組織人員翻譯,再讓所有參加臨床實驗的醫生護士開始熟悉,逐字逐句地研讀,然後進行反覆考試,人人過關。

  “高橋,你嵴柱外科方面的基礎應該不錯吧?”楊平問道。

  高橋恭敬地跟在旁邊,始終保持落後半步:“楊教授,您還是叫我小高吧,這樣比較親切。”

  小高就小高吧,比如叫小日本比叫日本更順口,小高比高橋確實更加順口。

  “小高,尹裡扎洛夫在四肢矯形的手術也比較熟悉吧?”楊平繼續問。

  高橋明白,楊教授說的熟悉,可不是一般意義的熟悉。

  於是高橋如實地回答:“嵴柱外科有所接觸,外固定架在四肢的矯形做得還可以---”

  隨後列舉了自己在國際頂尖雜誌的論文,一些國際專著,這些都是“熟悉”的左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