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與夏 作品

437章 超級大腦(第2頁)

  楊平覺得,一個優秀的心臟外科專家的經驗可以給自己借鑑。

  即使有系統在身,楊平也絕不封閉自己,在學術上保持開放,才能走得更高更遠。

  楊平所有的醫學知識來自於系統空間的閱讀,大量實驗體的實踐訓練,對於別人經驗性的東西,他依然需要。

  就像老一輩教授經常說的,向老師學習,向書本學習,向實踐學習,向同行學習。

  這種病例,無論出於興趣,還是責任,李教授都願意參與手術,他也想看看楊平的底氣來自哪裡,敢於做這種手術。

  隨後,楊平和李教授開始討論手術細節,因為難度太大,每一個細節必須處理好。

  剛開始,周圍的人,還能參與一起聊。

  聊著聊著,其他人,包括吳雨成教授,根本插不進話,因為討論知識不斷升級,知識儲備完全跟不上。

  “這裡太狹窄,而且狹窄是不規則的,通道的轉彎角度太大,人工血管很難植入,不然可以提前使用介入方法植入人工血管,改善靜脈迴流,在術中也方便分離腔靜脈,即使一旦分離破裂,也不會引起大出血。”

  “有困難,但是可以嘗試。”

  “這些系膜必須保留,粘連成功分離後,如果完全沒有這些系膜進行懸掛,心臟和大血管在胸腔裡會移動度非常大,非常危險。”

  “心臟的包膜要完全剝離,現在已經有縮窄的表現。”

  “術前可以使用血管臨時橋接技術,讓血液循環改道,避開手術區域。”

  “不行,最好有血液充盈,更加有利於分離。”

  “嗯,必要時可以將心臟取出來,這樣好處理心包及縱膈內,重新為心臟重建合適的容納床。”

  “這些粘連帶有些可以利用,不能完全清除。”

  “肝膽胰怎麼辦?要不要我請人過來幫忙?”

  “不用,我能夠處理。”

  “還有一個很大的危險因素,這個病人的血型是rh陰性,備血工作會收到諸多限制,能夠準備足夠多血製品?”

  “我們會提前和血庫聯繫,準備足夠的血製品,還會採取一系列自體輸血技術來輔助。”

  “如果有必要,可以使用低溫技術,降低組織細胞的氧耗,這樣可以讓血管阻斷技術應用時延長時間。”

  “血管阻斷技術只是臨時應用,術中無需使用,術中讓血液循環,充盈的血管更加有利於分離。”

  ---

  兩人足足討論兩個小時,旁邊的人就傻傻地坐著,聽他們聊天。

  從臨床聊到基礎醫學,然後又從基礎醫學回到臨床,解剖、生理、生化、組織胚胎、病理、病理生理等等,全部涉及到,各種期刊最新的文章不斷被引用,世界各個心血管專家的成果,交叉融合。

  聊完之後,李教授開始重新審視這個年輕醫生,楊博士簡直擁有一個超級大腦,知識量驚人,所掌握的知識已經遠遠超出一個外科醫生應有的深度和廣度,好些時候,李教授要跟上都很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