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與夏 作品

0253章 細思極恐(第2頁)

  “張老,我記住了。”楊平恭敬地說。

  “結核,曾經認為已經遠離我們,事實上不是,它有捲土重來的苗頭。”

  “細菌等病原微生物與人類的鬥爭從未停止,人類研究各種藥物消滅它們,它們使盡渾身解數,抵抗這些藥物,躲避人類的誅殺,這種對抗是無休無止的,超級細菌就是在這種鬥爭中誕生的。”

  張教授總是能夠從醫學之外的角度來看問題,比如哲學的高度。

  1882年德國生物學家羅伯特科赫發現了結核桿菌,人類開始踏上征服結核的征程。

  其後,在牛痘的啟發下,一戰期間,法國細菌學家阿爾伯特·卡邁特與他的助手讓·介嵐研發出用於防治結核病的卡介苗,此後,人類才可以預防這個疾病。

  1943年,烏克蘭裔美國科學家瓦克斯曼研究出抗結核藥物鏈黴素,結核病才可以得到治療。

  要知道,在此之前,結核也是不治之症,視為“人類頭號殺手”。

  既能預防,又能治療,人類才真正征服結核這頭怪獸。

  現在結核病的抬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耐藥結核菌的出現。

  超級細菌,就是耐藥菌裡的強悍者。

  很多人都在為超級細菌的誕生做出貢獻。

  當你感冒的時候,不假選擇地服下消炎藥的時候,你就貢獻了一份力量。

  現在對抗生素管理很嚴格,到藥店買藥需要醫生處方。

  以前任何一家藥店隨便可以買到抗生素,只要感冒,就要吃幾顆消炎藥成為共識,其實感冒,學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絕大多數是病毒感染引起,不需要抗生素。

  “我門診還有病人在等,我先下去了,這個病人神經症狀會恢復得比較慢,恢復過程成拋物線狀,先加重,後慢慢減輕,跟病人解釋清楚。”

  說完,張教授又看了方小云的監測數據,問胖子幾句,背手出了手術室。

  楊平也在考慮這事,壓迫解除後,脊髓會出現水腫,神經症狀會加重,待水腫消退,神經症狀才慢慢恢復。

  皮膚縫合完畢,張林用酒精紗布再次消毒手術切口。

  “五哥,還行吧,這水平?”張林很滿意自己的作品。

  “還差了點火候,下次我縫給你看。”小五不買賬。

  敷料貼覆蓋切口,手術順利完成。

  麻醉復甦很快,胖子對手術時間的估計和麻醉藥用量的掌控十分準確。

  “方小云,醒醒,手術做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