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與夏 作品

0248章 猶豫不決的病人(第2頁)

  “要不,我們先處理左側股骨的原發瘤?”宋子墨建議。

  楊平搖搖頭:“現在的治療都是姑息的,應該優先解決痛苦最大的部分,查房時你也看到了,思思趴在床上的痛苦表情。”

  “能不能掛明哥的名字,你來操作?”宋子墨想了想。

  手術權限的事情,非常嚴肅,跟開車要駕駛證一樣。

  明哥,本名段曉明,海扶刀科室的主任,全身不管什麼腫瘤,只要有海扶刀適應症的,都可以做。

  這是個好辦法,不過人家不一定同意掛名,因為要擔風險。

  “我跟他說,他肯定同意。”宋子墨很有信心。

  段曉明小孩讀書學位的事情,就是宋子墨幫忙解決的,這份交情,請他幫忙掛個名,應該沒問題。

  以楊平在三博的信任值,既然這手術他敢做,必定很有把握,段曉明也不會有太大的擔憂。

  “先不急,我跟韓主任說說!”楊平打電話跟韓主任說明了情況。

  沒過多久,韓主任打電話來了:“小楊,你去做,我剛跟醫務處溝通好了,給你一次性的臨時授權,我和夏院長簽字背書,普外科和腫瘤科我打了招呼,作了解釋,這是特殊情況,這個病人是我們科的慈善資助對象,屬於科研病例,他們也不會有意見。”

  寥寥幾句話,也沒有過多的問楊平,老韓就把事情解決了。

  老韓的想法很簡單,既然你要做,去做就是,障礙我來掃除,風險我來承擔。

  “韓主任已經把一切理順弄好。”楊平放下手機,讓宋子墨不用去周旋了。

  醫院裡面,醫生分科,各自做自己領域的事,不能擅自越權,這種特殊情況一次可以,但是肯定不能常態化,什麼手術都要做,扯淡。

  程力全發信息來,他那邊的醫療旅遊團,已經到達醫院了,問手術可以安排什麼時候,手術病人是十八個。

  十八個?

  剛開始說十一個,後來增加到十六個。

  現在說準確數字是十八個,有兩個東南亞的病人,又臨時加入了這個團。

  做手術還組團?組團會不會有團購價?楊平很好奇,但是不方便問程力全。

  這樣下去,只會越積越多,必須找個時間清掉,趁目前自己科室病人不多,趕快去把這十八個病人清掉,就週日吧。

  要是張教授在門診開足馬力,不出兩個星期,可以將病房塞滿,那個時候,要抽時間,恐怕有難度。

  張老名聲在外,而且十分負責,很多省外的病人過來掛他的號。

  他的病人,有些術後二三十年了,還在隨訪。

  一個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的病人,病人兩歲的時候做了手術,現在病人小孩都上中學了,他還在隨訪這個病人。

  那個時候,沒有微信,連電話都不普及,隨訪完全靠寫信走訪,這都堅持下來了,是一份怎麼樣的責任心。

  老一輩這種認真嚴謹的態度,讓大部分醫生汗顏,這也是很多病人信賴他,不遠千里來找他看病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