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與夏 作品

0167章 初出茅廬(第2頁)

  現在系統很會挑任務,獎勵的分數也高,不是特別困難的手術,它都懶得理了,高難度,高回報,這似乎是系統目前的原則。

  打完球,休息時,楊平在手機上粗略地看了一下病人資料,果然,這個四聯比上次的五聯重建難度更高,高一個檔次。

  晚上有空,楊平開始詳細研究這個病例。

  它其實是一個隱藏的五聯,比前幾天自己做的五聯更加複雜,為什麼?因為在四聯的基礎上,還要做髁間窩成型。

  自己做的五聯,是四聯加髕股關節習慣性脫位,這個是四聯的基礎上加髁間窩成形,自己之前做的一臺前交叉韌帶重建,就有髁間窩成形。

  但是這個髁間窩成形比起之前的更困難,之前的病人只要按照健側的髁間窩鏡像做成形就可以。

  這個不行,這個病例整個髁間窩嚴重變形,脛骨平臺後側還是部分缺損的,髕股關節又存在發育不良,四聯損傷加上這三個因素,簡直雪上加霜。

  髕股關節發育不良,說明這個病人以前的髁間窩就是不正常的,至於究竟怎麼樣,誰知道;後側脛骨平臺缺損,說明重建後叉的時候,必須考慮成形的髁間窩上後叉的股骨止點不是正常的位置,成形要照顧這一點,所以,需要成形一個極其特殊的髁間窩。

  如果按照上次的方法,依據對側的正常髁間窩,用鏡像來進行髁間窩成形,手術肯定失敗,會導致重建的後叉功能缺失,髕股關節失穩。

  本來病人現在還可以勉強行走,很可能做完手術後因為髕股關節失穩,頻繁的外側脫位,導致走路都困難,不做手術可以走路,做完手術走不了路,病人能接受?

  這個手術,要自己構思一個髁間窩的形態,這個形態沒有模板對照,必須同時滿足幾個條件,既要給韌帶提供最佳隧道入點,又不引起髕股關節紊亂,還不能引起韌帶的撞擊,這個難度從頭至尾不是復原,而是一次再造的過程,等於要設計一個參數要求嚴格的髁間窩,稍有差錯,手術崩盤。

  只能藉助大腦構圖能力了,超級培養計劃的核心,就是培養大腦構圖能力,這種構圖還不是簡單的靜態構圖,而是動態的、聯繫的和邏輯的構圖。

  楊平大腦構圖的能力在不斷進步,這次他對靜態圖形的構建很輕鬆,一次成形,沒有做多次補充,但是動態圖像構建,還是很困難,反覆很多次,不斷修正、補充、加強,才能成圖。

  圖形在腦海中變化,時而需要運動,時而需要切換,一個又一個髁間窩出現,然後將韌帶按理想中的位置植入,不行!然後繼續修改髁間窩,再次植入韌帶,反覆很多次,幾組韌帶植入後才可以獲得最佳的功能和平衡;但是屈伸過程中又有撞擊,繼續修改,直到撞擊完全消失;髕股關節失穩又出現了,咬牙繼續修改,不斷試錯。等最後解決這個問題時,額頭上已經全是汗,衣服也快溼透了,腦力的消耗太大,慶幸能夠通過構圖,找到最合適的髁間窩形態。

  楊平把這個最終的髁間窩形態反覆檢查幾遍,沒有問題,於是記憶在腦海中,已備明天手術使用。

  “這個病人髁間窩需要成形,而且成形極為困難,明天過來一起看看!”蘇南晨的留言。

  “我已經看了資料,確實很難,不過問題不大。”楊平回覆。

  ---

  這傢伙,這種手術問題還不大,真是手術做成神了,還是沒仔細看影像資料。

  週日早上八點半,蘇南晨準時到達三博醫院,大約九點多,楊平已經到了力全醫院。

  為了表示重視,程老闆站在醫院門口,蘇南晨帶著楊平出現在視野裡,他定神一看,不對,比葉教授厲害的人,怎麼可能如此年輕,再眼拙,也能看出此人的大概年齡,這不只有二十幾歲嗎?二十幾歲什麼概念,最多一個小主治而已,蘇南晨這次玩的什麼路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