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與夏 作品

0054章 牛頓也學醫的(第2頁)

  有幾個同學,靠近佈置有點心的課桌的,偷偷伸手去抓幾顆糖吃,立刻縮回手,知識點別錯過了。

  宋子墨雙手撐在講臺上:“這涉及到骨科裡面的力學知識,也就是生物力學。對於生物力學,我們大多數人只有零星的掌握,甚至連零星的掌握都算不上。要不是這臺手術讓我深受刺激,我也沒有意識到生物力學對骨科手術如此重要性。但是我們的楊醫生意識到了,還積極地應用於手術。”

  宋子墨從講臺上走下來,背對屏幕,在行間走。楊平想起剛來醫院,面試時,這傢伙傲氣凌人的姿態,也是這個樣子,在行間邊說邊走。

  “這種骨折要做到早期負重行走,必須滿足兩個條件:解剖復位,為骨性支撐建立條件;分流應力,為骨性支持減輕負擔。大家看!”宋子墨轉身,面對屏幕。

  “解剖復位不用多說,幾個骨塊完全復位了,大家也沒有什麼疑惑。我只講第二個,分流應力,這就是今天的重點,生物力學的運用!”宋子墨口才極好,硬是把一堂課弄成了演講。

  楊平腹誹:我辛苦做手術,這傢伙在講臺上爽。

  示教室鴉雀無聲,全部集中注意力抓取知識。

  “這個手術為了分流應力,使用了張力帶和木桶箍原理。”

  張力帶大家熟悉,尺骨鷹嘴骨折和髕骨骨折經常做,把張應力轉為壓應力。這木桶箍,還是頭一次聽說呢。

  有人開始抓頭撓脖子了。

  “這外側的鋼纜就是張力帶,這三個固定骨折的鋼纜環就是木桶箍。”宋子墨又回到了講臺,鼠標化作的標記符號在屏幕上移動。

  “注意動畫,人直立行走時,正常的重力線,從脊柱到第二骶椎,再到髖關節,從股骨頭沿著下肢重力垂線向下。”

  動畫做得極為精美直觀,紅色的重力線流水一般沿著剛才說的路線傳導。

  “普通簡單的轉子間骨折,骨性支撐就可以承擔體重,所以簡單轉子骨折,解剖復位後,pfna固定,大可放心二十四小時內負重行走。但是粉碎性轉子間骨折,骨性支撐不能承擔體重,怎麼辦?”

  怎麼辦?涼拌!我是來聽課的,你問我。大家的思維被宋子墨調動起來。

  “對重力分流,這是最好的辦法。看這個動畫。”

  之前是正常人的重力傳導動畫,現在換成了張教授骨折術後模型的動畫。

  “重力從股骨頭開始,被分成四條路線,骨性支撐往下傳導一部分,髓內釘往下傳導一部分,一部分轉化為外側張力帶鋼纜的張力了,還有一部分變成了三個鋼纜箍的擴張力。這樣骨性支撐減負,避免骨折移位,髓內釘減負,避免疲勞斷裂。”

  動畫簡單易懂,紅色重力分流線,一條沿股骨幹往下,一條沿髓內釘往下,兩條最終合流;外側鋼纜環兩個紅色箭頭,沿著鋼纜反向,形成上下牽拉之勢;三個鋼纜箍,周圍全是箭頭,好像要往四周膨脹炸開。

  明白了,明白了,大家恍然大悟,也有人還是不解,臺下開始交頭接耳。

  金博士和田主任坐在一起:“這個真的很巧妙,平時我對鋼纜也有應用,但理解沒這麼深呀,這要對骨塊、鋼纜、髓內釘各種參數要很熟悉,才敢這麼組合吧?三個鋼纜環的位置粗細應該很講究,特別鎖緊環的時候,每個環的緊度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