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溪凰躍 作品

第七百零四章 子午谷奇謀(第2頁)

 “那關中腹地勢必會空虛無比。”

 “末將願挑選精銳,舉兵五千,運糧五千,領眾萬人循秦嶺以東,子午向北而行穿梭子午谷奇襲長安,乘機攻克潼關。”

 “潼關乃關中連通關東之地的門戶所在。”

 “若事成,到那時陛下親舉主力東進與末將揮師會師潼關,關西之地豈不是盡在我方囊中乎?”

 此話落下,魏延語氣頗為激昂,面上也浮現著濃濃的自信之色。

 很顯然,他以為自己的奇襲之策必成。

 靜坐一側的趙統聽聞此話,心思也不由活躍了起來,暗暗道,“魏延果然與原史上一樣又提出了那著名的子午谷奇謀啊?”

 “不過這一世老劉尚在,不知道是否會同意了。”

 他暗思一番,面色間浮現著數分期待之色。

 原史上,由於是諸葛亮是名副其實的軍政一把手,性格比較謹慎,故而在魏延提出“分兵萬餘人,取道子午道會師潼關”此激進之策時,便果斷駁回了。

 不過經歷了多年來於軍旅中的歷練,趙統其實也頗為理解諸葛亮的作為。

 首先己方本身勢力便不及曹魏,無論是疆域亦或是人口,這就導致雙方戰爭潛力存在質的差距。

 諸葛亮作為一把手統籌全局,戰略方向是集中所有兵力全力攻取涼州增加底蘊,擴充疆域、人口以及組建騎兵,結好羌胡來步步為營穩步推進,繼而收復關中,效仿強秦掃六合,高祖定天下的模式來執行。

 這屬於兼顧大局,不採取冒險的激進策略。

 而魏延的分兵奇襲策略,就是典型的“以小搏大”來快速瓦解潼關以西的土地。

 這兩者于軍事而言,並無對錯之分。

 但作為最高統帥而言,很明顯就不能採納魏延之策了。

 正所謂“高回報必然藏著高風險”,魏延當真橫掃潼關以西成功了那自然好,可要是失敗了呢?全軍覆沒了呢?

 魏國損失萬人,或許只是掉一層皮,動搖不了國本。

 可季漢沒了萬人,那足以傷筋動骨了。

 諸葛亮作為季漢的最高決策者,自然要從全局出發,先集中力量奪取涼州增加戰略縱深再緩圖關中。

 這才是高明的戰略家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