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溪凰躍 作品

第三百九十四章 參狼之變(第2頁)

  若執政者執意下達政令,不準以糧秣交換聚仙釀。

  那內部自然就會逐步生亂。

  在趙統看來,只要商路能成功鋪設開來,那日後不管是發生了哪一種情況,己方都只會是穩賺不賠的局面。

  他壓根無須有過多擔憂。

  而就在他這段時日著力忙活農耕的事務時,至於軍中之事,則一應交給了參軍馬良、馬忠等將所打理。

  這其實也是在著重培養諸將獨當一面的能力。

  若不給於嘗試治軍的機會,真到了需要征戰一方的時候,那損失可就大了。

  就似原史上的馬謖這般。

  諸葛亮為了打磨他這塊良玉,培養所花費的時日可不少。

  多載下來,馬謖本身的聰慧加上諸葛亮傾囊相授,讓他理論學識的基礎打得是極其牢固。

  可為何又會遭遇街亭那樣的大敗呢?

  這無外乎來源於實戰的不足。

  但這也與平定益州後,蜀漢諸人的分工緊密相連。

  以主君劉備,謀臣法正為首的一眾人,則主出征於外,開拓疆土。

  諸葛亮則負責留守後方,穩定民生,居中調配,為前線輸送軍糧的同時,又保證後方不生亂。

  連諸葛本人都鮮有統御將士的機會,再其麾下的馬謖自然也只能是少了接觸軍旅的機會。

  後面北伐,一上來就請命率部固守街亭。

  即便他理論方面學識紮實,但直接就統御萬餘大軍,難保就會發生“紙上談兵”之類的笑柄。

  更何況,初次統籌大軍就面對著老氣橫秋,經歷過大小百十來戰的老將張郃,指定是無法對壘的。

  也正是由於有先知先覺,以及後世諸多的見識下,趙統自是意識到培養賢才要從早開始,並且不能只極限於演示或是從屬諸將。

  更多的還得適當多放放手,讓眾將親歷感受。

  有了親身經歷,方才能成長夠快。

  而如今的趙統卸下了軍務的重擔,將之分擔給軍中諸將所打理,他自是也褪去了戰袍,換上了一副農家服飾。

  與農人一齊于田間耕耘,同吃同住。

  這無疑是再度激發了民眾們心間的勞作之心。

  耕種的進度也是潛移默化間的加快了。

  況且,諸多民眾原本就是分散於羌道周邊棲息之民。

  但由於此地氣候乾燥,不宜耕種的緣故。

  又加上太過靠近過大羌人的領地,太過人煙稀少。

  自天下大亂後,涼州之間更是資生了數不勝數的馬匪活躍在大地上,他們是打家劫舍,搶掠財貨。….令周遭士民是不厭其煩。

  而羌道這塊區域本就是交界處,屬於三不管地帶了,又靠近眾羌人的領地。

  即便是盛世時,就不太受朝廷的護佑。

  更何況,現如今還好兵災連連。

  官軍更是無暇顧及!

  以至於馬匪們肆無忌憚活躍於周邊。

  可以說,羌道周遭的士民們能倖存下來,無疑是一樁奇蹟。

  而現在趙統為了方便管理,下令將周邊民眾聚集起來,聚居於羌道大營周遭的地界居住。

  還專門勘測了周邊利於耕種的田地分給了每一戶民眾所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