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韋伯 作品

第十章 魏公(第2頁)

    “那屬下方才說的高句麗滅亡之後,新羅人會從中招誘吏民,從中取利的事情呢?”

    “你說的那些都是高句麗覆亡之後的事情!而老夫此番出兵的目的就是消滅高句麗,在高句麗覆滅之前,老夫不會想那麼多。用兵最要緊的便是專慮唯一,不可三心二意,文佐你覺得呢?”

    面對李績的問題,王文佐張了張嘴,說不出話來,李績方才說的其實就是說一個戰略計劃中只能有一個戰略目標,不能有兩個,你的所有行動都必須圍繞著這個目標,而不能既要又要,這也是王文佐一直遵守的,但在此時王文佐的心裡,高句麗已經是尸居餘氣,滅亡是時間的問題,反倒是新羅才是心腹大患,所以才提出假途滅虢,一石二鳥之策。

    “英國公所言甚是,是屬下失言了!”

    “熊津都督府乃是百濟舊地,與新羅接壤,對他們的戒備也是分內之事,也不能說你失言!”李績笑道:“只是這件事情乃是軍中機密,不可洩露出去!”

    “屬下遵命!”

    看著王文佐的背影從門外消失,高侃突然笑了起來:“李公,長江後浪推前浪呀!這王文佐好生了得,照我看如果把他方才所獻之策施行,成功的可能性很大!”呞

    “嗯!”李績神色有些冷淡:“若是讓老夫來施行,至少有七成勝算!”

    “七成勝算?那為何不用?”高侃驚訝的問道,他還以為方才李績是因為覺得勝算太低才拒絕王文佐的計劃的。

    “你真的覺得把新羅滅了對大唐是一件好事?”

    “為什麼不好?”高侃驚訝的問道:“王文佐剛剛不是說了嗎?新羅如果在,肯定會在高句麗滅亡後放開懷抱,拉攏部眾,那我們不是白打了?”

    “有王文佐在,新羅佔不到什麼便宜!”李績道。

    “您倒是很看重他!”高侃笑道。

    “此人深沉有大度,輕財重士,能得人死力,統馭軍眾,臨敵制勝,策出無方!”李績嘆道:“有時候他讓我想起了魏公!”呞

    “魏公?”高侃聞言一愣,旋即才反應過來,瞪大了眼睛:“您方才說的是李密?”

    李績長嘆了一聲,沒有說話,作為大唐開國碩果僅存的元勳重將,李績口中的魏公便是他的老上司,瓦崗寨軍的首領李密。因為李密曾經接受東都皇泰主楊侗的冊封,被封為太尉、尚書令、東南道大行臺行軍元帥、魏國公,所以李績稱其為魏公。李密乃是北周八柱國之一李弼的曾孫,也是隋末群雄中曾經距離天子之位最近的人,乃當時著名的兵法大家。李績對其十分忠誠,李密後來被唐軍所殺,屍首還是李績收葬的。這個時候他把王文佐與李密相比,隱藏的深意著實讓人難解。

    “這個——”高侃苦笑道:“李公您也未免太高看王文佐了吧?他如何比的上李密?”

    “王文佐聲名是及不上魏公,可若當時統領瓦崗軍的是他,奪取天下的未必是先帝?”李績嘆道。

    “為何這麼說?”

    “魏公多次擊敗隋軍,然東都堅固,始終不得下,隋軍敗而後振,最後一戰敗於王世充,一世英名毀於一旦。”李績道:“而王文佐善造攻城器械,若當初統領瓦崗軍的是他,只怕先帝還在太原時,瓦崗軍就已經破東都,入關中了!”

    “他的攻城器械有那麼厲害?”高侃吃了一驚:“東都的城牆可不是開玩笑的,還有守城器械也十分精良,當初先帝也奈何不得,是築長圍困之,在虎牢大破竇建德,王世充見大勢已去,這才自縛出降的!若是真的攻打,只怕先帝倉促間也攻不下來!”呞

    原來當時的洛陽城乃是隋煬帝建成的,負責設計東都的是當時著名的建築大師宇文愷,每月使用役丁200萬人,又從各地遷徙數萬戶富戶前來,城牆堅固高聳,橫跨洛河兩岸,府庫充實,是當時的著名的堅城,隋末爭霸戰爭最後的三方大決戰實際上就是圍繞著洛陽城的爭奪進行的。可無論是先前的李密,還是後來的李世民,在野戰取得勝利之後,都沒有選擇發動猛攻,而是選擇間接路線來達到目標,這是洛陽城防堅固程度的最好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