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跨年。(第2頁)

    我始終覺得,高速化的信息流,是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
                                         


    當然了,這是時代所趨,冷靜下來思考各位會發現……真的沒有對錯之分。

    我不知道看我書的各位有多少是80後、90後。

    00後我沒經歷過,不好發表言論,但90後們應該記得,當時處於十幾歲的我們是怎麼被前人批評的。

    當時我們的那些非主流、殺馬特之類的文化,其實在我眼裡,就像是從13年這個節骨眼逐漸開始全面爆發的飯圈文化類似。

    注意,我說的是類似。

    同樣的不被理解,同樣的無需被理解。

    我覺得……可能10後、20後成長起來時,00後看他們也會跟90後當時的情況差不多。

    開這本書之前,因為本身我寫了好多年的娛樂文,對於這些事情,不自覺的我就會去思考。而思來想去,我給這本書定下了一個基調。

    那就是成為一個下限。

    就像是白鬍子。

    一位頂著世界最強的舊時代殘黨,可在新時代,卻沒有能拉動他的船。

    所以,在這本書裡,大家可以發現,許鑫並沒有過多去做一些帶有引導意義的事情。

    他更多的看待事情的切入角度,是從一個很小的西北圈出發。

    這個世界很爛,但不是我們擺爛的理由。

    這個世界再爛,也總有人在縫縫補補。

    我給許鑫的定義就是如此。

    浪潮到來時,無人能獨善其身。

    雪崩之際,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許鑫不是聖人,也做不成燈塔。但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他都會按照他自己的步伐繼續走下去。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13年,我花了好多筆墨,著色了一些看似和主線劇情沒什麼關聯的故事。

    甚至我還刻意的開始淡化圈子的衝突。

    因為,大規模資本入場後,整個圈子的門戶之別和他們相比較起來,簡直小巫見大巫了。

    並且這也不算是我淡化的,大家看看13年之後的電影、影視劇,就會發現……那些大熱、爆款的影視劇,其實裡面已經沒有了所謂的圈子。所有藝人都有著自己的工作室,那些大公司也紛紛開始引入互聯網投資。

    在資本的力量下,這個圈子的上層資源已經開始重組、整合。

    而這種自然重組,是必然會發生的。

    和所有人都握到手的利益相比較,所謂的門戶之別就和笑話差不多是一樣的。

    而且,有一位著名編劇,暢銷書作家老師,說過這麼一段話。

    為了不給那位老師帶來麻煩,各位就當是我說的吧。

    “其實有時候編劇也很無奈。你手裡的劇本涉及到的投資可能是上億的,但在你的劇本送入那些製作公司的時候,可能一個一個月五千塊工資的員工,手上的權利就能輕易的左右你手裡故事的未來。”

    “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爛片?因為你如果連他們的口味都滿足不了,哪怕你的故事寫的再好,被觀眾再怎麼喜歡……可他們不喜歡,那你的項目就是過不了。”

    “所以,現在的狀況是,我們想寫一個好故事,首先考慮的不是能不能滿足觀眾,而是能不能讓滿足這些片方的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