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8.信息繭房(第3頁)

    所以與其這樣,還不如從現在就開始為自己的將來做打算。在加上我倆對影視圈都很感興趣,以及天朝和美國這邊的國情也不一樣。

    我倆的計劃就是做一檔以“求真”這個基點出發,比起那些五花八門的八卦花邊,更專業一些,更客觀一些的媒體……這一塊我倆覺得在咱們國家暫時是一塊盲區。是這個意思~”

    許鑫和楊蜜忽然驚訝的發現,這個沉默寡言的男生一開口,女孩就……不吭聲了。

    但卻很認同這個男生的話。

    楊蜜忍不住打趣了一句:

    “行呀,周同學,看不出來,深藏不露呀。原來你才是你們倆中間拿主意的那一個?”

    她雖然是打趣,但卻是實打實的想法。

    雖然不清楚這倆人的關係到底是合作伙伴還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亦或者是……

    可這倆人怎麼跟自己與老公那麼像呢。

    平常時候,自己這個顯眼包各種社牛……但真正需要站出來,或者是有些事需要做決定的時候,其實都是老公拿主意。

    這倆人跟自己還真挺像的。

    而聽到這話,周潤露出了不好意思的神色。

 -->>
                                         
   “我倆都是商量著來的。”

    “那倒是,商量著來,多溝通肯定是沒錯的。但一定要有一個主心骨。你們這樣定位就挺不錯的。”

    楊蜜誇獎了一句。

    可許鑫的關注點卻不在倆人的關係上,而是在思考周潤的話。

    想了想,他問道:

    “你是怎麼看的?這一塊你倆打算怎麼做?”

    “我們是這麼想的,許導。您二位其實比我們要更瞭解娛樂圈。提到關於電影,電影行業的專業性,您首推的媒體是哪一家?”

    “……”

    這話瞬間把許鑫給問住了。

    想了想,他說道:

    “如果把紙質媒體也算上的話,那老三大吧。”

    他說的“老三大”是《電影世界》、《看電影》、《天朝電影市場》這三本雜誌。

    都是50年代創刊,一直延續至今,從專業性上而言,它們就相當於華語影壇的史詩,見證了這個行業的興衰起落。

    專業性毋庸置疑。

    “當然了,我這裡沒算學術期刊。要是算的話,《北影學報》這些也得算上。但他們對於觀眾而言,太小眾了。不是真正的影迷,基本不會看。”

    “嗯,那娛樂媒體呢?”

    “……”

    許鑫沒回答。

    因為他已經明白了周潤的意思。

    “你還真別說……咱們國內目前還真沒有一個……類似你說的這種平臺。你打算怎麼做呢?”

    見許鑫已經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周潤一指王艾琳:

    “我倆在大一的時候,被分配任務,做一向開卷調查。我倆當時的選題就是《幕後or八卦》。就是採訪路人,問他們到底是關心一部電影的幕後花絮、趣事、故事劇本創立的想法,有著怎樣的流程呢,還是對一些演員自己的花邊新聞,八卦狗血,或者那些潛規則之類的感興趣。我們問了162個人。其中,有118個人表示,他們對一部好電影的幕後更感興趣。對那些司空見慣的明星八卦其實並沒有什麼過多的探尋傾向。”

    王艾琳也終於開口說話了:

    “我們還採訪了超過70位路人,給他們出了一個題,隨機說出一個在美國家喻戶曉的演員、歌手的名字,讓他們說出自己的第一印象。比如我們說出埃米納姆的名字,幾乎有超過一半的人想到了《stAn》這首歌。而提起來林賽羅韓,哪怕她這兩年劣跡斑斑,但好多人想起來的都是《賤女孩》這部電影。我們發現……其實大家對於這些公眾人物的認知,大多數都是通過這些作品。而他們對於這些作品的興趣傾向會更大。”

    “那你們的核心出發點是什麼?”

    “核心出發點就是如此。比如您現在上映的《烈日灼心》,我們更多的是想採訪到這個劇本您是怎麼在須一瓜老師那發現的,創立時的想法是什麼,找演員的思路是什麼。

    三個演員在拍戲過程中又出現了怎樣的碰撞。比如當某個名場面出現時,他們演的時候發生了什麼,周圍的人又會怎麼想……我們想要做的,其實就是給公眾帶來一個真實的,非臆想的信息源。

    大家看了我們的消息,會覺得這是可信的,合理的。哪怕我們不是那麼權威,或者不是那麼八卦。但至少,對於那些比起狗血八卦或者專業知識,更希望得到一些通俗易懂的消息,希望可以查閱到事情本來經過的人來講,有我們這麼一個平臺。”

    “……也就是說,你們希望帶來的是一個雅俗共賞的媒體源?”

    “對的。就像是……我們和您能坐在這裡吃飯一樣。比如,其他人也覺得,比起其他媒體,和我們聊天更舒服,不用擔心我們挖坑,只需要如實的把自己的想法說-->>
                                         
出來……”

    說到這,周潤猶豫了一下,看著許鑫說道:

    “許導,我們覺得公眾人物有時候更需要一個可以傾聽、訴說的朋友。可以袒露心扉,無需擔心任何話語被莫名曲解成其他意思的那種對象。

    而通過這些信息,我們可以讓觀眾看到這些公眾人物在聚光燈下的真實模樣。讓大家更瞭解他們,而不是像林賽羅韓那樣,她不就是被媒體的過度曝光和關注度給毀了麼。

    我們想當一箇中間人,和藝人做朋友,同樣的,和觀眾也做朋友。兩邊,可以通過我們這個平臺對等的交流。以及給大家帶來更真實的故事……現在這塊市場我倆認為是一個空白,很有前景。同時……也不算違揹我們在學校時,導師教我們的那樣,媒體人要求真務實的“謊言”。

    您剛才說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的觀點,我特別認同。而我倆的觀點……就是……想讓雙方通過我們的橋樑,都能互相看到對方。

    這才是我倆的想法。”

    “……”

    “……”

    這下,許鑫和楊蜜眼裡的驚訝是真的開始翻騰了。

    其實今天本質上,只是大家異國他鄉的一場緣分很奇妙的偶遇。

    他的打算是既然遇見了,這麼大的緣分,就一起吃頓飯。吃完飯,再給那個留學生電影交流錄個vCr……至於採訪什麼的,也就是分分鐘的事情。

    壓根就沒多想。

    可現在……

    聽到這個叫周潤的男生聊的“未來”。

    忽然他覺得……他的那種設想,大有可為啊。

    藝人需要傾聽對象麼?

    可太需要了。

    那種無形之間揹負的壓力,外界其實很難理解。

    就像是輪子。

    他這連續兩張專輯反饋平平,雖然嘴巴上始終都是“你等過兩三年在看”……可問題是前面那些專輯,可都是從當年流行到現在的。

    他的壓力可想而知。

    就像是新浪的那個臺柱子主持人趙寧。

    她之所以會出現在所有大牌明星的採訪席上,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她很少給任何人出刁鑽的問題。包括許鑫自己在內,上她的節目都可以做到侃侃而談,是一個非常好的傾訴對象。

    公眾人物確實需要這個。

    更何況……

    雖然面對倆大學生,許鑫不願意侵染他們眼眸裡那團夢。

    可作為成年人,他的思慮多一些也是很正常的。

    不自覺的,他就在想。

    如果這件事做好了……不也等於握住了一把鋒利的武器?

    就像是那個女孩說的一樣。

    信息繭房,左右公眾的媒體喉舌……

    然後……

    他莫名想到了了一位偉人的話。

    “手裡沒有劍,和有劍不用,這不是一回事!”

    媒體麼……

    他皺起了眉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