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牧閒 作品

第七百一十四章 推薦誰?(第2頁)

要說貢獻,參加抗洪的軍民都有貢獻。

要說表現突出和成績顯著的同志簡直太多了,如果說事蹟感人,用王記者的話說陵海預備役營可能都沾不上邊。

全營官兵有一個算一個全立功了,哪個部隊能做到?

韓渝覺得包括自己在內的全營官兵,獲得的榮譽和相關待遇遠超在抗洪搶險中的付出,不敢輕易推薦,或者說不想貪天之功,立馬掏出手機:“葛叔,我先打電話問問席工。”

“行,趕緊打。”

電話很快就打通了,不等席工開口,韓渝就低聲問:“席工,我們營真有四個名額?”

“就是四個,是不是不夠?”

“怎麼可能不夠,我是覺得多了。”

席工正在水利委領導辦公室裡,抬頭看了一眼領導,笑道:“不算少,也不算特別多。”

韓渝追問道:“404師幾個?”

“六個。”

“沙家浜團呢?”

“三個。”

“人家一個師才六個,一個團只有三個,我們一個營就四個,這也太誇張了!”

“不誇張。”席工頓了頓,笑道:“都說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其實上級的眼睛一樣是雪亮的,你們營在這次抗洪搶險中發揮的作用和作出的貢獻,上級都看在眼裡,不然也不會決定給你們四個名額。”

看來在越危險的地方抗洪搶險越“沾光”。

想到搶護調關磯堤段子堤潰口和特大管湧險情時確實很危險,全營官兵真是冒著生命危險在搶險,韓渝沉吟道:“行,我先跟葛叔商量下,然後再開個黨支部會議……”

不等韓渝說完,席工就說道:“鹹魚,要說表現突出、成績顯著,參加抗洪搶險的同志表現都很突出、成績都很顯著。現在與其說是評選模範,不如說是樹立典型,我看這四個人選你就能決定,沒必要發揚民主,這也不是發揚民主的事。”

“可是……”

“沒什麼可是,其實你只要推薦一個人。”

“席工,我不太明白。”

“首先,你肯定要參加評選,上級對你印象深刻,如果沒有你就沒法兒往下評了。再就是郝秋生,長江防總、北湖省防總、荊州市防指和長航局領導對他評價都很高,他完全有資格參評。”

“還有一個呢?”

“至於第三個人選,我們防總這邊只是建議,建議你們推薦姚立榮同志。他具有一定代表性,他是最早參加抗洪的,迎戰八次洪峰,他全部參加了。而參加抗洪的部隊,大多是迎戰第四次乃至第五次、第六次洪峰時才上堤的。”

參加抗洪搶險的部隊有早有晚。

如果不算陵海預備役營,404師和長江沿線城市的武警部隊應該是第一批上堤的,最晚的一批8月27號才到。

姚立榮早在6月底就跟001協助長江委水文局去長江上游勘測水情,跟荊州軍分區的民兵們一樣,八次洪峰一次沒落下,想想是具有一定代表性。

韓渝沉默了片刻,說道:“席工,讓我再想想。”

“行,想好了趕緊給我回復。”

“三兒,席工說的對,這不是發揚民主的事。”

韓渝一連深吸了幾口,放下手機道:“但也不能這麼推薦。”

老葛緊盯著他問:“總共四個名額,還能怎麼推薦?”

“我都已經立了一等功,並且我本來就是二級英模,沒必要再參加評選。”

“席工剛才說的很清楚,必須有你!別傻了,更不能不識好歹,這真不是發揚風格的事。”

“葛叔,我知道你是為我好,但我們是預備役部隊,人員、裝備乃至經費都來自各單位,主要工作也都是人家乾的。如果我再參加評選,就成了讓人家出人、出錢、出裝備、出力給我刷政績。”

“人家不會這麼想的!”

“但我會,因為事實就是如此,我自個兒這一關都過不去。”韓渝一連深吸了幾口氣,苦著臉道:“葛叔,說了你可能不信,上次給我記一等功,我心裡就很不是滋味兒,總覺得像是偷了人家榮譽和獎金似的,這個抗洪模範我無論如何也不能參加評選,不然我真會睡不著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