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破山 作品

第三百三十三章 遙想公瑾當年(第2頁)

“李舵主辛苦。”徐牧回頭拱手。

李知秋嘆息坐下。

“附近的兩夥江匪,都被你我搗光了。所得的戰船,算上要修葺的,也不過二百多艘。所乘者,不到萬人。”

“加上徵召的烏篷,小江舟,也只有一百之數——”

李知秋停下聲音,抬起頭,目光灼灼地看向徐牧。

“我便問一句,小東家可思有良策?”

加上小船,能入江的士卒,僅一萬多人,這水仗要怎麼打。而且,像小船這些,連拍杆都無法配置,畢竟裝了拍杆會重量不均,翻船的危險很大。

“以陳長慶的聲勢,藉著鬥艦的衝鋒,他定然想打接舷戰的。”見徐牧沒說話,李知秋苦笑著又補了一句。

接舷戰,即是水上戰鬥的肉搏。兩船靠近之後,拍杆重砸,刀劍廝殺。

“李舵主,火舫之計,當真不可麼。”

“開道的樓船包了獸皮,短時內無法打起火勢。小東家,你我都知,這次的水戰,唯一能借勢的,便只有一場火。但這場火要怎麼燒,方能燒得起來,這才是關鍵。”

徐牧皺住眉頭。

公瑾當年用的是詐降,他詐個雞毛?以陳長慶的性子,哪怕派十個降將,他都會一個不剩地捅了。

深仇大恨,八輩子都解不開。

讓韋家打造的三艘盾船,是他最後的倚仗。但戰場瞬息萬變,三枚小棋子,一著不慎,什麼作用也起不了。

“時間已經不多。”

亭子裡,徐牧和李知秋兩人,驀然都起了身,並肩而立,看去外頭的雨幕。

“徐將。”

這時,原本在操練的於文,匆匆走了過來。

“暮雲州的討逆詔書。”

“溼的?”

“借了風勢,用幹葫蘆裝著,沿著江面漂過來。至少……有數百個,許多百姓都撿著了。”

徐牧皺住眉頭,接過於文手裡的詔書,打開一看,內容並無意外。

無非是奉了皇帝的聖旨,起百萬兵甲,討逆他這位反賊罪臣,又讓蜀州的三王,一同起兵裡應外合,四面攻殺白鷺郡。

“蜀中的三王那邊,暫時不用擔心。”李知秋看過之後,聲音凝沉,“還是先前的說法,陳長慶號稱百萬兵甲,但加起來,不過是暮雲州,滄州,以及被招安的江匪潰軍,人數約在二十萬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