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茶三酒 作品

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公式(第2頁)

  所以孫怡給林老闆設置了一個不長不短的時間,設置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震盪幅度,同時還說明了這是根據目前的情況進行的初步判斷,之後可能會隨著市場變化和現在的預估有所差別,也是給自己留了後路。

  在此基礎上,再表示自己打算在這個時候買入股票進行加倉,並且借用投資大佬的信用作為背書,讓林老闆覺得股價創了新高之後還會有一定的漲幅。

  所有的鋪墊都完成了之後,孫怡又開啟了她的絕殺,給林老闆計算瞭如果真的股價達到了那個程度,那麼現在買入保守估計能賺40%。

  沒錯,這還僅僅只是保守估計,是以當前的價格買入計算的。如果股價再低一些買入或者股價創出新高之後,上漲的幅度超過20%,那麼是不是這次的獲利就不止40%?

  這些內容孫怡通過或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告知了林老闆,至少在林老闆的心中形成了深刻的印象。

  如果林老闆不去深思孫怡說的話,將孫怡說的話當做過眼雲煙直接忘記,那麼什麼事都沒有。只要林老闆去深思孫怡說的話,那麼就會發現孫怡說的話完全沒有任何問題。

  孫怡聰明的地方就在於,她沒有在給林老闆傳達的話中加入自己的判斷。孫怡所說的一切都是十分客觀的,唯一的判斷因素孫怡還採用了那位投資大佬的信用和投資能力做了背書。

  至於林老闆是否會相信這位大佬的信用和投資能力,那是不用懷疑的。畢竟在這一天之前,林老闆就靠著這位投資大佬賺了很多錢,賽木斯股票被這位投資大佬做局出現數個漲停,也是板上釘釘的事實。/

  所以,林老闆不會懷疑這位投資大佬的能力,突然出現跌停的原因也解釋的清清楚楚。之後,只要林老闆進行了深思,進行了思考,他就有很大的概率進入孫怡的圈套。

  林老闆思考的時間越長,思考的次數越多,他進入圈套的可能性就越大。

  有沒有覺得這一切很眼熟?這和很多股票分析師和很多投資大咖、財經大v們採用的說話方式是不是幾乎一致的?

  通過已經成功的例子或者是一些權威部門、權威人士,為一些判斷做信用基礎和信用背書,之後以此判斷為基礎,在進行一些客觀的加工,得到了能夠吸引投資者、引導投資者情緒的話語和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