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靖江王廟(第2頁)

  店小二說:鳳山監原本是一處長江沖積而成的沙洲,初時只有禽鳥在此生息,後來有漁民定居此處。三國爭戰之後,在這裡設立了漁業監徵課,對漁業進行管理;又因沙洲多禽鳥,故取名鳳山監。

  原來這樣,我們聽了都紛紛點頭。

  店小二說:鳳山監的城牆還是唐朝時候建築的,現在還保留得十分完整。

  走在鳳山監城內,發現城內的道路十分規整簡單,主幹道路成十字將整個內城劃分四份;十字對應的四角,分別是四道城門。

  從龍珠橋連接的是東門,進入東門後,左手邊是一個倘大的廣場,右手邊是商鋪;再往前走,十字的上半部分都是商鋪、客棧、人家。

  我們看到大廣場後,都覺得有點奇怪,店小二卻說:每天午後,廣場這裡都有漁民有在此交易。

  凌軒問:官方監課也在這裡嗎?

  店小二說:官方的人不在這裡。剛才你們不是從龍珠橋那邊進城的嗎?

  我們說:對!

  店小二說:未過龍珠橋,就是官府的漁業監徵課,那裡還是水師駐紮。同時鳳山監城內也有水師的辦公之地。

  我印象中,明朝的靖江王,不是封地在桂林麼?在明代,湖北咸寧的蒲圻,隸屬武昌府管轄,是楚王朱楨的封地範圍。

  我就問店小二:剛才我們一路過來,看見陸水河的北岸有一座靖江王廟,為什麼靖江王廟會出現在楚王的地頭?

  店小二說:靖江王廟供奉的是三國時東吳的名將丁奉;嘉魚縣陸溪口是長江邊上一個重要的水運交通要塞,三國時,東吳的丁奉就駐紮在此,守護此水域一方平安;丁奉死後,被人們尊稱為“水神”;靖江王廟原來是叫丁奉廟;宋朝皇帝逃難到了蒲圻段,橫渡長江到江心之時,遇上巨風大浪,船快要沉沒時,宋朝皇帝嚇得趕緊祈禱,這時一顆巨大的玄石落入江中,江水一下子回覆了平靜,宋朝皇帝得以平安渡江。皇帝感恩,問船伕附近可有神明?船伕回答說,附近有丁奉廟,今天剛好是丁奉老爺的生辰之日。皇帝一聽,認為剛才壓住風浪的天降玄珠是定風神珠,丁奉老爺顯靈了!皇帝立即帶領眾人趕至丁奉廟,多謝神靈護佑,並取來筆墨,賜名靖江王;此後,丁奉廟就叫靖江王廟了。

  我恍然大悟,原來此處的靖江王,為宋朝皇帝賜名的東吳大將丁奉,非明朝朱元璋的侄孫朱守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