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六朝古都(第2頁)

  三國的時候,孫權的謀士曾見到秣陵風水極佳,極力勸孫權搬至此處。

  公元211年,孫權將治所從京口遷往秣陵,改秣陵為建業。孫權在金陵邑上用石頭,修城儲蓄軍糧和兵械,故又名石頭城。

  後來的統治者懼怕此地出名的帝皇之氣,就將“建業”改為“建鄴"。

  公元313年,西晉時為避當時的皇帝名諱,改"鄴"為康。

  隋朝時,蔣州是南京的名稱。

  唐朝初年,南京叫升州;後來又叫上元。

  元朝時,改建康路為集慶路。

  明太祖朱元璋1356年打天下時,因元朝定都在大都,即現代的北京市區內,朱元璋就擬定都金陵。

  洪武元年,朱元璋將金陵改名為“應天府“,有順應天意之意。洪武十一年改稱京師。

  朱棣即明成祖登基,永樂十九年,即1421年,明成祖遷都北平,改北平府為順天府,正式建為“北京”,稱為“行在”。

  明成祖改京師為南京,作為留都。

  清軍佔領南京後,將南京一帶的應天府改名為江寧府。

  1853年,太平天國起義,攻入南京,將南京改名“天京”。

  1864年,清同治三年,曾國荃的湘軍攻破天京,曾國藩將天京改回江寧府,即天京又叫回南京。

  明朝末年,意大利著名的傳教士利瑪竇來到中國,後來他在著作《利瑪竇中國札記》時說:我還沒有見過世界上哪個國家的皇宮能像南京的明故宮這樣雄偉。

  根據史料記載,南京明故宮佔地面積超過了101.25萬平方米,而北京故宮只有72萬平方米,在中世紀那個年代,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世界第一宮殿。

  利瑪竇雖也讚歎北京故宮氣勢宏大,但是他同時又表示南京故宮其實更勝一籌。

  在現代,南京故宮只餘下為數不多的殘餘建築,但人們在遊覽北京紫禁城時,卻不知南京故宮曾經比北京故宮要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