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科學無國界,著手未來(第2頁)

  “孫愛卿,一門紅夷大炮的造價是多少?”

  “從濠鏡那裡購買需要一千兩,我們自己仿製,物料加人工,合計一千二百兩左右,而且質量和效率還差了一些。”

  ps:嘉靖年中期(1540年左右,明朝軍書《武編》中記載火繩槍的製造成本是二兩三錢一分,考慮到崇禎時物價上漲,折算成四兩吧!紅夷大炮第一次購買手一千兩。

  聽完兩人的回應,崇禎沉吟了一下:“大伴,一會兒你帶徐愛卿去內帑取五十萬兩銀子作為啟動的銀兩!”

  王承恩給了回應,崇禎繼續道:“徐愛卿,畢愛卿,不要怕花銀子,只要你們用在合理的地方,有明細,要多少給多少,

  朕只有一個要求,大明必須要掌控全套的技術並加以改良。”

  “另外,你們在研製的過程中,要將所有的工序、材料、人工等核算清楚,並記錄下來。”

  崇禎說著,提筆在一張宣紙上畫了起來,片刻宣紙上就出現了一個後世的表格。

  “三位愛卿,這個表格是人工成本的核算,最左側一欄寫工序、工種,例如煉丕、打板。”

  “中間寫工時,例如煉丕一個工時,這裡的一個工時,你們自行確定一個基數,例如以一刻鐘或者半個時辰為一個工時。”

  “第三欄寫價銀,一個煉丕所需價格。”

  “第四欄用大寫的漢字將價格寫下來,防止有人篡改銀錢。”

  “然後,你們再搞一個物料物料成本表,左側物料、中間數量、右側價格。”

  崇禎說完,看著三人:“能看明白嗎?”

  “能!”

  三人都是火器行家,自然也精通數學,對崇禎這種記錄方法很是驚奇。

  大明雖然有賬簿文冊,也有一定的書寫標準,但與崇禎這個比就麻煩了許多,也沒有這個清晰明瞭。

  內閣幾位大臣自然也能看出崇禎的這個表格的優越性,他們也在琢磨以後推廣到其他地方。

  再一次為崇禎的才能折服。

  ps:明朝有黃冊、魚鱗冊、會計錄等等,我查了一下,不是表格形勢的,姑且認為明朝沒有這種維度表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