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本歸源 作品

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佛門秘辛(第2頁)

 

    “昔日世尊將證悟佛果時,波旬作為眾魔之一,前來相阻。後亦常常追隨佛及其弟子,進行嬈亂、留難。其行跡所到之處,遍及王舍城、毗舍離城、波羅柰國、鬱鞞羅聚落、娑羅婆羅門聚落、釋氏石主釋氏聚落、烏暫婆利梵志女林、婆奇瘦鼉山怖林等各處,凡是佛及其弟子所在的地方,波旬皆可能出現。波旬既出現於佛成道後與入滅前這樣的重要時刻,又頻頻出現於佛陀獨處徑行、臥息、禪坐、乞食,以及為比丘或四眾說法之時,還常常單獨出現於佛弟子跟前。通過其他經典,與世尊及其門下弟子交鋒。據說,世尊在成道之前亦曾與波旬發生過交鋒。”無夢生羽扇輕搖,並未表明態度,只是總結陳述道“佛門典籍中所記載的,波旬妨礙佛陀及諸弟子修行之事。”缺舟一帆渡繼續說道“賢者阿難曾問佛曰世尊前後說法,威光獨顯,今大眾會,光更不現。何故如此其必有故,願聞其意。佛默不應,如是至三,佛告阿難曰吾涅盤後,法欲滅時,五逆濁世,魔道興盛,魔作沙門,壞亂吾道,著俗衣裳,樂好袈裟,五色之服,飲酒啖肉,殺生貪味,無有慈心,更相憎嫉。時有菩薩、闢支、羅漢,精進修德,一切敬待,人所宗尚,教化平等,憐貧念老,救育窮厄,恆以經像,令人奉事,作諸功德,志性恩善,不侵害人,損身濟物,不自惜己,忍辱仁和。設有是人,眾魔比丘鹹共嫉之,誹謗揚惡,擯黜驅遣,不令得住。世尊修途艱難,若無波旬之阻,又怎能證明正法之正確。這便是釋迦文佛壽命極長。所以然者。肉身雖取滅度。法身存在。此是其義。當念奉行。的道理。”三餘自然明白缺舟之意,
 

    “先生之意,波旬的再臨,反而可以淘汰如今佛門腐舊之說,改變氣象讓真正的經典流傳下來。”缺舟道出天佛原鄉內中因果,
 

    “昔日為對抗波旬,唯識玉菩提創立穢佛洗罪界,後更打造如來聖器。雖一時壓制了魔佛,卻也讓他明白了天佛原鄉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