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 作品

第2430章有錯沒錯究竟哪裡錯(第2頁)


第二,建立過所和戶籍的相互勾連體系。先從關中三輔入手,將戶籍和過所進行整理,尤其是士子的戶籍,必須從宗族之中規範出來,不再是依靠宗族族譜。

第三,對於過所進行區分,臨時來長安三輔的,應開具臨時過所,在其上標註日期,在關卡之處加派人員,核銷和處理一些陳舊過所,以及開具新的臨時過所。持臨時過所的可在三月之內,重新開具新過所。

闞澤停下了筆,看了看根據這三條形成的表章,又沉吟了一下,改動了一些可能會產生歧義和含糊的字眼,然後再次審核一遍,最後重新恭恭敬敬的撰寫了一份,準備去驃騎府面呈。

而當下在驃騎府衙之中,斐潛正在一邊批閱著行文,一邊談論著一些青龍寺的相關問題。

鄭玄和司馬徽的熱情都很高,雖然說兩個人的年歲都不小了,但是對於眼下的這種勘核經文註解的任務,還是十分的投入,十天當中有八九天都在青龍寺,只有一兩天是回自家當中休沐,整個初期的進程也是逐漸的開展……

在第一屆的青龍寺大論當中,因為相對來說影響度不是很高,當然這個相對是指對於山東區域來說,以至於很多各個學派的人員並沒有來得及參與其中,而這一次自然是不一樣了,在青龍寺之中,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逐漸的便有一些學派的人從四面八方趕了過來,賣力的宣揚其自身的學派經意。

其實有些像是某種意義上的宗教……

有人願意相信並且學習和傳承,那麼這個學派就還有未來,如果說沒有人學了,那麼自然就廢了,會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之中。

就像是諸子百家。

龐統翻閱著文檔,像是聊天一樣,帶著一些隨意的口吻說道:『前兩天有人在青龍寺裡面宣揚兼愛非攻,尚賢尚同……』

荀攸裝作什麼都沒有聽見,依舊低著頭。

在下首忙碌的諸葛瑾隱蔽的瞄了一眼同樣在一側打下手的王昶。

『哦?』坐在上首的斐潛笑了笑,『是誰啊?』

『盧毓,盧子家……』龐統批閱完了一份行文,然後放到一旁。

『主公……』王昶微微哆嗦了一下,連忙上前一步,剛說了兩個字,就被斐潛抬起一隻手,打斷了其後續的解釋。

『文舒不必緊張……』斐潛說道,『此事某也略有耳聞……和你關係不大……』

一旁的龐統也點了點頭,『之前就有些人在青龍寺之中宣揚此論了,只不過盧子家名頭大了一些,被人利用,拿來作為標榜罷了……』

平權平均平等,其實在每一個朝代,每一個的階段,都有人喊。

上至春秋戰國,下至後世所謂的皿煮自由。

在漢代,並不是所有的士族子弟都是富得流油,出入都是高頭大馬奴僕成群,整體上來說依舊是符合二八定律的,頂尖的那部分確實是富裕得錢都不知道往那邊花才能體現出其逼格,而那些旁支和寒門,也有很多是必須像一個農夫一樣親自下田耕作,只不過這些旁支寒門不必承擔普通農夫的勞役和賦稅而已。

所以說在當下,尤其是在這種生產力水準之中,像是墨子提倡的那種平等和自由,人人平等的思想,是完全沒有社會基礎,也是絲毫不切實際的幻想,也是王莽之所以失敗的最大原因。

天時有分東西南北,氣候不相同。

地理有分平原山脈,水土不相同。

人物有分貧窮富裕,家境不相同。

在這樣的條件,在大漢生產力之下,然後僅憑几句口號,喊幾聲讓什麼廣大的貧苦民眾無產佃戶團結起來,就可以實現天下平等,人人自由了?根本不可能。

因為喊口號很容易,但是落到實處就會發現『我家真的有一頭牛』!

站在道德高位指責他人,從古至今都是容易讓人痴迷,讓人得意的一件事……

這種不分青紅皂白,假用所謂『公平』或是『平權』的名頭,來為其自身謀取私利的,基本上都是令人噁心的傢伙。

斐潛沉吟了一會兒,『某估計這只是個開場……』

龐統微微點頭。

一旁的荀攸說道:『臣附議。此等之輩,明知不可謂而宣之,多有不良之心……盧子家,怕是被他人利用了……』

斐潛看了看王昶,『子舒,你不妨去找一趟盧子家……既然由他而起,當由其解之。』

『臣,領命。』王昶點頭應下,便是告退,準備去找盧毓。

諸葛瑾微微看了一眼王昶,便是重新低下頭,卻聽到斐潛又是說了一聲,『對了,子瑜,有件事情要你去辦一下……』

另外一邊,王昶剛過了迴廊拐角,便是碰見了闞澤,兩人並沒有交談只是微微點頭致意了一下,便是相互交錯而過。

王昶出了驃騎將府衙,然後找到了盧毓臨時的住所之處,結果盧毓不在……

在等待的時間當中,王昶漸漸的品出了一些別樣的味道。

雖然斐潛表示說這一件事和王昶並沒有什麼直接的關係,也不算是王昶的責任,還寬宏大量的表示讓王昶來找盧毓,而不是派遣其他人來傳遞號令,但是實際上這一件事就真的和王昶盧毓兩人毫無關係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