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 作品

第2375章行於暗處(第2頁)


西漢末年,天下大亂,各路起義軍蜂擁而起,此時的劉秀也只是其中一員而已,甚至還並非實力數一數二的那種。有鑑於此,劉秀格外注重拉攏地方豪強以擴充自己的勢力。

在劉秀從開始造反到統一全國的十幾年中,其手下一共聚集了四批勢力,第一批是他的親屬勢力,這個自然不必多說;第二批是在早期起義過程當中,尤其是南陽和潁川地區拉攏的勢力,如賈復、馬武等等。

這一點,是不是和曹操當下特別相似?

而另外一邊,則是歷史上袁紹的選擇了,就是以河北集團勢力為中心,而且冀州勢力也是最強大。劉秀迎娶了出身當地名門望族的郭聖通為皇后,袁紹也和冀州人士聯姻,歷史上袁紹還試圖聯合河西集團,只不過並沒有取得良好的效果,若是所用得宜,說不得在官渡之戰當中,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曹操,袁紹,兩個人的策略,都是在某種程度上的『老』辦法。因為在他們的面前,最近並且是最大的成功者,就是劉秀。而在那個時候,不管是曹操還是袁紹,都還年輕,都還沒有意識到劉秀在建武十二年終於是實現了全國範圍內的統一之後,依舊有不少的問題。那個時候大漢中央朝堂的統治力量依舊較為薄弱,還需要藉助地方豪強力量來維護自身的統治,再加上時不時便爆發的地方性反叛活動和中央朝堂內部的政治動亂,都使得劉秀無法徹底的消除地方豪強的隱患。

到了漢靈帝時期,想要制衡地方,卻引爆了更大的問題,就是漢靈帝給與了州牧刺史重權,而加劇了地方割據。現在,曹操,袁紹,還有斐潛,都可以說是州牧刺史制度之下的獲益者,因此當曹操擊敗了袁紹之後,雖然說意識到這個制度其中有很大的問題,但是利斧難修自身,很難改正了。

強中央,弱地方,就像是人是靠大腦來指揮軀體,而不是靠下半身去思考。單獨的個人可以情緒化,但是整個國家必須理性有序。如此整個國家才能統一,不至於陷入分裂,這也是曹操在深思之後得出的結論。可是曹操一直都不敢動,或者說嘗試了,然後被打了回來。

豫州是曹操的基本盤,不能輕舉妄動,所以即便是曹操內心深處對於荀彧有了一些不滿,表面上依舊是寵愛有加。

冀州的這一幫子又不好搞,曹操搞了一次差點便是砸到了自己腳背上。

曹操想了很久,最終從斐潛的策略當中琢磨明白了,他太急了。斐潛都沒有一上來就去搞什麼主要的山西大戶,關中最大豪強,而是從邊邊角角的地方先進行敲打,左邊咣噹一下,右邊敲打一番……

於是乎,曹操恍然大悟,將目光盯上了泰山賊。

泰山賊的分量,似乎剛剛好。

之前荀彧在許縣遇到危險的時候,召調了臧霸等人,結果臧霸等人沒有及時趕到,從一方面來說,是泰山賊軍這些傢伙不尊號令,但是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說,也證明了荀彧和泰山賊,或者說豫州這一幫子人和臧霸之間,並沒有很深的利益關係。

同樣的,在冀州這方面,和泰山賊之間也沒有多少交情。

這就意味著,曹操要收拾泰山賊的時候,只要曹操能拿得下,不管是豫州和冀州的人,都不會有太大的意見。當然,如果說曹操要對付泰山賊的時候影響到了冀州和豫州的利益,比如多次的徵調糧草,抽調民夫等等,這些人自然也還是會跳出來的。

另外,曹操個人認為,他不容許有異姓將領統領重兵……

這會讓曹操寢食難安,輾轉難眠。

這一點,曹操和斐潛不一樣,而且曹操一直都認為,斐潛那邊的軍權體制,遲早是要出問題的,甚至在內心當中,隱隱有些期待著那一天的到來……

因此,在當下,曹操利用孫權的進攻,一方面可以消耗徐州青州這些豪強的實力,另外一方面也可以逼迫這些傢伙站隊。當然為了保證自己的策略是能夠得到完美的實施,而不是真的被孫家小兒佔據了徐州,曹操便是悄無聲息的調兵到了烏巢此處,隨時都可以轉進徐州。

曹操大體上給兩個兒子解釋了一點,但是並沒有說得非常明白,他還是希望自己的兩個孩子能自己多想,多動腦筋,當然,在這其中,也有考量兩個孩子的成分在內。

曹丕和曹植兩個人退下了。

『臧宣高之處……』曹操沉默了一會兒,轉頭問自己的護衛心腹道,『還未有信使覆命?呵……這個臧宣高……』

曹操不厭惡臧霸,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還挺欣賞臧霸的,因為臧霸有義氣,也有擔當,即便是知道朋友是錯的,也願意包容和分擔罪責。

只不過欣賞歸欣賞,事情歸事情。

該動手的時候,依舊還是要動手。

即便是之前有多少的友情,多少的親情,多少的承諾,多少的盟約,都將化為一陣青煙,隨著風,消失,遠去。

對不對?

本初兄……

……╭(╯^╰)╮……

淮泗區域。

在春秋戰國時期,淮泗這裡有泗上十二諸侯。

後人簡單的認為分封就是等同於分裂,並且覺得周公短視,其實低估了古人的智慧。分封制是在周朝當時生產力,戰爭潛力和政治制度之下的最好解決矛盾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