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 作品

第2362章誰聽誰的聲音(第2頁)


在軍營的寨門之內,會有一個比較寬闊的場所,一般來說是兵卒聚集的地方,現在則是點燃了更多的火把和火盆。

這些火盆火把,從軍營大門之處一直到此地,搖曳的火焰將四周照的一片透亮,鐵甲和刀槍在火光之中閃動。

郪縣三老低著頭,彎著腰,幾乎就要將鬍子貼到腳面上一樣趨進,然後剛剛進了光火的照明區域,便是老遠就將手中的柺棍一扔,朝著徐庶拜倒在地,一邊叩首,一邊高聲喊道:『老朽李氏,忝為郪縣三老,拜見徐公!』

郪縣三老雖然不清楚為什麼徐庶沒有在中軍大帳之內接見他,但是此時此刻也想不了那麼多,只能是按照原本的計劃來做了。

郪縣三老此番有些誇張的動作,便是引得徐庶微微笑了笑,這個老傢伙,果然是當面就挖坑啊……

按照禮節來說,三老可以不必跪拜的,甚至在某些官吏面前都不用行禮,反過來一般的小官吏還要向三老行禮。

早在楚漢爭霸時,劉邦為了爭取民心,頒佈了一條提高老年人社會地位和生活質量的養老令:『舉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率眾為善,置以為三老,鄉一人。擇鄉三老一人為縣三老,與縣令、丞尉以事相教,復勿徭戍。以十月賜酒肉。』

漢文帝時期,進一步強調尊老,詔令『老者非帛不暖,非肉不飽』,對八十歲以上老人,每月賜給粟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對九十歲以上老人,每月再加賜布帛二匹,棉絮三斤,以確保他們衣食無憂。而且,『賜物及當稟鬻米者,長吏閱視,丞若尉致。不滿九十,嗇夫、令史致。二千石遣都吏循行,不稱者督之』,為了防止官員陽奉陰違,漢文帝還三令五申,要求地方官員要嚴格把關賜物等,比如不能將陳米給老者等等……

因此當下郪縣三老當面就跪地磕頭,知道的是說郪縣三老畏懼罪名,當眾請罪,不知道的便是徐庶仗勢欺人,不敬鄉老!

甚至徐庶懷疑,如果是在中軍大帳等相對來說比較密閉的地方接見郪縣三老,等這個老傢伙回去之後往床上一躺,然後欲拒還迎的說一些含糊其辭的話語,便是扶也不是,不扶也不是!

李邈作亂了,這是事實。

廣漢李氏給與了支持,甚至是在背後推動,這也是事實。

但是李邈表面上又沒有作亂,因為他從頭到尾都在喊著要忠誠於驃騎,要忠誠於川蜀!

就像是後世封建王朝當中也有許多官吏喊著忠君愛國一樣,怎麼說這些人就是謀逆呢?莫須有不是不可以,但是會被人記下來的,同時也標明瞭徐庶在某種程度上的無能,連定罪都都定不了,只能是蠻幹!

這就導致了當下是一個非常微妙的局面。一方面可以說是廣漢李氏叛亂謀逆,罪有應得,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說是徐庶仗勢欺人,欲加之罪。

站在上帝的角度,當然清楚所有的事情經過和發展,但是如果將這個事情放到了普通川蜀百姓身上呢?

事情的真相又是什麼?

在普通百姓面前的那些『真相』,又究竟是不是事件原本的模樣?

這些普通百姓更願意聽誰的,相信哪一個方面的『真相』?

當一個官方的聲明出來的時候,如果百姓都不認可,甚至習慣性的產生了懷疑,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又是什麼樣子的過程,使得這樣一份原本應該是代表了『公正、公平』的聲明,越來越失去了作用?

一個人在突然遇到一個事情,來不及進行全面的考量,不知道應該如何判斷是非對錯的時候,往往會採用之前舊有的思維經驗來代替進行判斷,而這些經驗,在上古時代就是由老年人進行教授的。

因此在華夏文明的傳承當中,『尊老愛幼』這四個字,有非常重要的分量。

但是現在……

眼前跪著的,便是郪縣三老,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

徐庶目光越過了郪縣三老,而是投向了郪縣縣城的城牆之上,笑著說道:『敢問三老,當下郪縣城牆之上……為何不舉火?』

郪縣三老頓時哆嗦了一下。

『傳令!』徐庶高聲道,『令郪縣城牆之上,舉火!』

命令一聲聲的傳達過去之後,郪縣城牆上的火光扭扭捏捏的亮了起來。

徐庶瞄了一眼,冷笑了一聲,『果然。』

在郪縣城牆之上,在黑暗之中,其實站了不少的人,都在盯著這裡,現在被火光照耀到了,便是像是不願意露面的小媳婦一樣,扭著頭,似乎想要看,又似乎逃避著。

『來人,過去幾個……』徐庶指了指郪縣城牆上的那些人說道,『都有誰,記下來,尤其是原先在,現在又走了的……』

徐庶意有所指的說完了,才像是剛剛看到跪在地上的郪縣三老一樣,『啊,三老怎生坐在此彼處?快,這裡上座,請上座!郪縣三老或年邁耳背,來人啊,找幾個嗓門大的來……』

旋即有幾個兵卒站在了一旁,這些原本是專職罵陣的小兵,現在變成了現場轉播的傳聲筒,也算是大漢當下的獨一份罷。

『三老請上座!』

『請上座!』

『上座!』

這些兵卒喊得字正腔圓,震得似乎郪縣之中也是迴音蕩蕩,但是依舊還有些意猶未盡,覺得自己沒有發揮出全部的實力。

『……』郪縣三老咬著後槽牙,知道自己遇到高手了,也不再繼續裝可憐了,從地上爬了起來,然後走到了席子邊上,拱手致意,然後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