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 作品

第2124章拍大腿(第2頁)


漢武帝七歲時被冊立為太子,十六歲的時候登基,似乎看起來並沒有什麼問題的描述,卻蘊含了多少的腥風血雨?

漢武帝的母親原本就不是一個善良的角色,在後宮爭鬥之中也不是逆來順受,幼小的漢武帝在這個環境之中成長,然後好不容易登上了皇帝職位,然後又要面對三公的逼逼叨叨,哪裡還能忍得住?

熊孩子原本就是一個可怕的屬性了,更何況是正當中二年齡,呃,中三年齡,又是絕頂聰明,手持華夏頂級權柄的劉徹?

董仲舒看準了時機,將自家已經盤得比較圓潤的棍子,遞送到了漢武帝的手中……

漢武帝哈哈大笑,頓時一棍子砸倒了黃老,順帶著也捎到其他,最終只剩下了站在身邊的董仲舒。

『故而若欲彌此處,當復百家。』斐潛緩緩的說道。

諸葛亮說道:『故而主公建青龍寺?』

斐潛緩緩的點了點頭。清論麼,引導就是了,不喜歡就一棍子直接不管好壞直接敲死,這漢武的毛病,後世也有,比如說大搞文字獄的宋明清……

然而,讓民眾閉上嘴,僅僅是聰明絕頂,野心勃勃的熊孩子漢武帝,砸鍋賣鐵拆家二哈行為的第一步。

如果僅僅是漢武帝個人的鋪張浪費,文景積攢下來的家底足夠漢武帝揮霍,但是與漢朝前幾任皇帝不同的是,漢武帝在挑遍國內無敵手,將自己推向了絕對正確化,不可忤逆的位置之後,就將目光轉向了外部。

戰爭不僅僅是軍事的比拼,更是財力的比拼,備戰時修水利,開運河,養戰馬,築邊城,戰爭之中的人、戰馬、兵器的損耗,以及戰後對將士的封賞,這些都需要鉅額財政的支持。經過了長達十一年的戰爭後,漢帝國終於取得了對匈奴的全面勝利。但是漢朝的國庫卻支持不住了,漢武帝初期的稅收一年大約四十億錢,而僅僅一次戰役幾十萬黃金的賞賜就已經超過了一年的稅收總和,就不用談及其他了。連年的征戰,不僅把文景之治積累的全部家底耗空,漢武帝還欠下了一屁股的債。

『此便是二害也……』斐潛嘆息道,『國之財稅,當有定度,能戰方戰,能守則守,豈可因個人意願,便是隨意征戰?僅是彰顯武功,於國於家並無補助,戰之何益?』

就像是後世下西洋,真是可惜啊……

漢武帝打匈奴,初期還算是解決邊境問題,到了後面真是為了打而打,抓來牛羊也沒有提升國內畜牧養殖技術,打通了西域,獲得了良種,良馬什麼的,也就在長安搞了些,純粹是自我欣賞,壓根就沒想過要大力培育繁殖,提升百姓民生……

以至於到了後期,越打越窮。

於是乎,熊孩子屬性再一次發揮出來,而且無人可以制約,反正都已經是天之子了……

賣官鬻爵、貨幣改革、算緡告緡、鹽鐵官營、均輸平準是漢武帝推出的斂財政策,這些政策對漢代之後所有的封建朝代,都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夏商周,一直到了春秋戰國時期,貴族血統論,制約了整個華夏前進的腳步,到了秦漢時期,這個鐐銬終於是被打破了,不再強調血統,而是講究賢能,官職授予的對象是賢才能人,這明顯更符合華夏社會發展的需求。

就在漢代原本可以大跨步向前的時候,熊孩子漢武帝往其中開始大量摻沙子,以至於這一條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官吏道德標準完全崩壞……

為了彌補虧空,漢武帝開始買賣爵位,為了獲得更多收入,朝廷甚至放開了官吏買賣,這些購買爵位的人,大的可以封侯,小的可以封郎官,形形色色的『有錢人』湧入官僚體系,開始承擔起治理國家的重要角色。

然後,在貨幣上,漢武帝同樣也導致了劣幣驅逐良幣,收回貨幣鑄造權的同時,也打開了官方摻假的後門,只需要在貨幣中摻點兒假,就能讓財政收入增加,後面的封建王朝有樣學樣,越做越差。

如果說賣官鬻爵、貨幣改革都是曲線掠奪,那麼算緡告緡就跟搶劫沒有什麼區別了。為了籌措軍費,漢武帝頒佈了算緡令,開創了直接用政權掠奪民間財富的先河,民間的道德也同樣敗壞了,並且是有殺錯沒放過,鐮刀之下,韭菜成片的倒下。

漢武帝實現了斂財的目的,但是社會卻被攪亂了。首先,無論是務農還是經商,許多人正常積攢的財富都是通過勞動創造出來的,而告緡令卻給人提供了另一條致富的捷徑,如果僅僅通過欺詐告密就能獲得財富,那誰還去勞動創造?

就像是不加班就賠償,那老闆還努力個啥,使勁找一批人來,不加班統統賠錢,不是輕鬆寫意快活無比?

為了徵收這些財富,漢武帝啟用了一批酷吏,比如張湯、杜周、義縱,這些人出身底層,有別於傳統士大夫,做事沒有底線,他們搏擊王侯,砍殺豪強,刑訊富商,屠戮貪官,整個官僚體系被攪得人人自危,官場混亂不堪……

最後,熊孩子似乎覺得有些不對了,便在出臺告緡令的同時,又補充出臺了一個不告緡令:只要向邊關捐贈一定數量馬匹,或者一定數量糧食,並且家中沒有現錢,就可以不被告緡令追究……

這個不告緡令,便是徹底的打斷了華夏封建王朝向前奔跑的腿,使得其變成了匍匐前進,甚至千百年一直原地轉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