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 作品

第1923章考場訣竅,驛館疑雲(第2頁)


科舉制度,唐宋發展,到了明朝達到了巔峰,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可不是說說而已,真的是全國上下都追求讀書,參加考試的人也是越來越多。如果考官能嚴格對待應試的試卷,全面考察考生的情況,那麼無疑選拔出的考生,大都是有文化、有見識、有能力的行政人才。

為了避免選出徒具文采之徒,明朝還將唐宋都十分重視的『試帖詩』取消,明確考試只考應用文,不考詩詞歌賦,可見明朝最開始的時候,也是想要側重於為國家選出真正的實用之才的……

然而可惜的是,在閱卷過程之中,因為考生的數量龐大,導致根本不可能做出有效的遴選。

像斐潛當下還好說,若是像是明朝,一次考試考三場,三篇文章,每篇大概兩千字到三千字,嗯,這個字數怎麼有種特別的熟悉感,然後三場下來,近萬字的文章,再乘以考生數目,比如像是江浙一帶,明朝常年參考的學子可以達到三千到五千人,那麼就是三千萬字到五千萬字,而僅僅靠十幾名的考官,要在短時間內全數閱讀批改完畢……

為了防止走馬觀花,明朝指定了詳細的閱卷規則,而且還有複審制度,也就是將各地的中選的考卷送往京都翰林院,讓翰林院當中那些常年閒著沒啥事的官吏逐一『磨勘』,要是發現一丁點的錯誤,那就等著彈劾罷!

華夏人明顯是非常聰明的,時間短任務重,還不能出錯,眾多的矛盾彙集一處,八股文便閃亮登場……

畢竟試卷如此之繁多,時間又是如此之緊迫,閱卷者更是如此之少,出了一點點的紕漏還要受彈劾,降級罰俸是小,烏紗帽都可能丟了,同時考試內容又是如此複雜,涉及文體如此之多,且文章又是千人百面,有平奇虛實繁簡濃淡之異,考官們縱使都是神仙級別的,也不可能保質保量的按時閱遍全部試卷。

因此,歸根結底,是制度的不合理,造成了八股文的誕生,並非是因為統治階級一開始就琢磨著要摧殘和禁錮文人……

杜鈺和杜梓也參加了這個王昶特別為參加第二場補遺的學子所準備的文會。

杜鈺自己覺得還可以,所以不準備參加第二場考試了,而是要準備第三場,但是杜梓卻有些忐忑,說自己壓根就沒寫完,所以肯定就沒戲了,但是對於要不要參加第二場,畢竟年歲較小,心中也是沒多少底,但是聽了王昶的講述,似乎覺得……更沒底氣了……

王昶講的並不多,但是也不算少,具體的還是說平日的底蘊如何,然後有了技巧門道便更好的使用出來而已。

杜鈺和杜梓坐在一旁,忽然有人湊了過來,似乎是很自來熟的閒聊起來,然後問及杜鈺和杜梓的考試情況,杜鈺雖然心中略有把握,但是也自然是謙虛的說考得不怎麼樣云云……

然後似乎很平常的詢問了居住之所,說了些考完試後再聚一聚的客氣話,這個突然冒出來的人就離開了,轉到了另外一處去。

因為大概申時的時候就會放出第一場合格的榜單,所以大多數人在聽了王昶的文會講座之後,見日頭開始偏了,也就漸漸的沒了繼續聚集的心思,各自散去等候消息,畢竟即便是明知道可能性不大的,心中也難免有個『萬一』揣著,就像是後世進了彩票店一樣。

『兄長……若是……』杜梓有些遲疑的問道,『明天還去麼?』

杜鈺笑著說道:『若是某今日不得列名榜上,兄明日定是會去!』

杜梓點了點頭,似乎多了幾分的勇氣,握了握拳頭,『小弟也是如此!』

又走了兩步,杜梓忍不住又問道:『兄長,王書佐所言,可謂憑倚否?』

杜鈺低聲回答道:『其言,乃中庸之道也……』

『中庸?』杜梓皺著小小的眉毛,也皺著小小的臉,『兄長之意,王書佐之言略有不妥?』



『並無不妥……』杜鈺搖了搖頭,『然盡其意,不過中中,若求其上,當有未盡之言也……』

杜梓盯著杜鈺,牽住了杜鈺的衣角,企圖萌混過關,『不明白……兄長可否詳細解釋一二?』

『不明白便自己想……』杜鈺笑著,並沒有慣著自家弟弟,而是說道,『王書佐說的,是他的,我說的,是我的……只有你想出來的,才是你的……』

『噢……』杜梓癟著臉,但是沒有繼續耍賴央求什麼的,一路無話回到了住宿之處。

時間便在或許是焦慮,或許是悠閒當中過去,申時左右,早早便被派出去的僕從一臉喜色的從外奔回,見到了杜鈺便大聲稟報道:『恭喜小主,賀喜小主!小主榜上有名!榮登五十七位!』

杜鈺縱然是覺得自己應該考得不錯,但是聽到了上榜之後,也才是最終放下心來,又追問道:『榜上一共幾人?』

『這個……小的沒細數……』僕從愣了一下,然後說道,『不過聽聞說大約是不足二百人……』

『兩百人……』杜鈺重複了一句。當天參考的考生數量,大概有近千,兩百人,這是五中取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