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 作品

第1920章懶政怠政,車船研發(第2頁)


荀攸將手頭上的行文批覆完,然後放下了筆,也是苦笑了一下,說道:『鄭縣縣令先是撫卹亡者,後又責了主薄,判罰小吏過失之罪,小吏當夜便自懸於獄中……倒是抹得乾淨平穩……』

龐統冷笑道:『此等齷齪小吏,多是替死之人!若是深查,定有侵佔,挪用之事!』

這種伎倆,在官場上簡直就是再常見不過,知道上頭要查了,然後都安排好了替死鬼,若是什麼都沒查到,自然各自歡喜,替死鬼便暫且收著養著,等下一次再說,若是查出什麼問題來,便全數往替死鬼身上一推……

反正死人不會替自己辯解,追查也追查不下去,等到風頭過去,自然又是一條撈錢的好漢。

『魚肉百姓,欺瞞中臺,三輔之地,方穩幾歲?便有如此兇惡貪腐之輩衍生!』龐統依舊怒聲道,『今日貪食災糧,異日是否連軍用也是盡墨?!』

荀攸嘆息一聲,說道:『今日論之事,乃沉痾舊病也,非一日之寒,亦非一日之功也……』荀攸自然也是知道這些事情,對於貪腐,荀攸同樣也是看不過去,但是他覺得若是處置了鄭縣縣令,那麼賑災工作又有誰來做?所以荀攸覺得現在先維持著,至少等鄭縣將這個事情做完了再進行處理。

政事堂中的荀攸和龐統的意見不怎麼統一,但是在驃騎將軍府的後院之內,又是另外的一番的光景。

『諸吏之所以怠慢中臺,輕率從事,無非公事輕簡,虛祿不稱,忝受恩養,失之根本也……』斐潛緩緩的說道,『此乃官宦弊端,絕非鄭縣一人爾。』

雖然很遺憾,但是斐潛聽到了鄭縣發生的事情之後,並沒有因此而產生極大的憤慨,甚至沒有了當年在雒陽城下悲天憫人的那種傷懷,而是考慮到了階級和鬥爭。



黃月英聽到斐潛這番話,倒是頗有些認同感,她本身就覺得即便是處理了鄭縣這一個人,也沒有多少的作用,因為西羌打了多少年?大漢在這些年頭擼掉的官職還少麼?但是一年又一年,貪官還是那麼多,腐吏依舊那麼猖獗,絲毫不見得又什麼減少,處理鄭縣之後或許會收斂一陣,但是也就是一陣而已……

『孔師言,君子當三省,然為者幾何?』斐潛呵呵笑笑,『春秋有變,日月更迭,禮雖常設,難就時宜。大漢之初,少有定製,遇事則增,輒制儀律,至今已是繁瑣難引。某雖有心改之,然世道俗眾,不免浪言,故用參律。此事全於預料之中,當為之時也……』

『預料之中?』黃月英看著斐潛,『夫君早有意料?』

斐潛點了點頭。

太陽之下,原本就沒有什麼新鮮事。

什麼叫做以史為鑑,就是因為歷史這個玩意,就是一根螺旋式上升的彈簧,有時候看著就會發現似乎低下和上面,都有一根映照出來的影子一般。

由階級而制定的律法,本身就是政治形態一個非常嚴肅且莊重的展現,哪裡能夠漏洞百出,隨意對付,甚至是可以視之不見,肆意解釋?

可是問題是,封建王朝之中,就是這麼糊塗。

就像是某某專政制度,具體不是看擺在上面的名頭,而是要看具體代表專政的那些人的構成,大地主階級佔據主要地位,就是地主階級專政,縱然叫一個古典皿煮宮合制,也實際上是地主階級專政,如果說是大資產大企業家佔據了代表席位的多數,那麼就是……

那麼,鄭縣出了問題,是不是斐潛治下的所有官吏都有問題呢?

也不見得。

但是鄭縣的事情,卻展現出了一個橫貫古今中外的歷史性的問題。

其實,在貪腐官吏這種最終形態出現之前,還有一箇中間的過度狀態,就是所謂的怠政懶政。怠政懶政的官吏是不是腐敗的官吏,未必能算,但是怠政懶政確實是一種常見的形態,造成的各種後果,也不見得比腐敗的官吏好上多少。

怠政懶政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不想揹負責任,利益倒是其次的東西。

就像是後世疫情過後,各個高校開展的所謂『封閉式的管理』的官吏,若說其全數都和高校內部的商販食肆有利益往來。似乎不是很恰當。或許其中有一些有這樣或是那樣的利益關係,但是要說全部都有,未免有一杆子打翻全船人的嫌疑。

因此更多的是因為尚書檯沒有下達明確的政令,那麼地方官吏為了避免承擔責任,自然寧可選擇怠政懶政,至於百姓方便不方面,有沒有什麼困難,和頭頂的進賢冠比較起來,那個更重要,一目瞭然。

官吏也是人,所以人性之中有趨利避害的傾向,也就很自然。所以遇到類似於鄭縣這樣的問題的時候,老百姓試圖和官吏擺事實講道理,有用麼?

牛四夏高呼冤枉,有人聽麼?

什麼時候才有用,才有人聽呢?

鬧出人命來之後,而且這個人命還要被曝光出來……

若是直尹監當時沒去,或是去了沒看,亦或是看了沒有問,又或是問了又沒當回事,但凡其中有一個環節沒到位,那麼牛四夏就會靜悄悄的死在了灌木叢後面,連他家中的親屬,或許也只是認為牛四夏犯了事,或許會擊鼓鳴冤,但是更多的默默無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