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 作品

第1715章 和天鬥(第2頁)


不聽鶻提悉勃野的命令,那麼就意味著不能繼續在安穩的在藏區生活……

姚柯回很失望,他和一些蕃人也有幾年,甚至十幾年的交情,怎麼轉眼之間就變得這樣淡薄無情。

到底是誰的錯?

太陽像是蒙上了一層的面紗,若隱若現的在半空之中,顯得有些有氣無力。

這一塊的地形,溝壑深幽,在陽光的照耀之下,山丘頂部卻顯得明亮,看起來就像是蒸鍋之內密密麻麻一個挨著一個的包子一樣。似乎不管是走包子的頂部還是走包子的皺褶,都可以,但是實際上道路只有一條,就是從日月山開始,一直向東偏南一些,直至金城為止。

姚柯回走的很不安,他不知道到底是哪一個皺褶裡面會不會藏著漢人的兵馬……

可是到了現在,雖然有接觸一些漢人的斥候,但是就是看不到漢人的大部隊,這些漢人究竟在哪裡?

被姚柯迴心心念唸的張遼,現在駐紮在西都。

從臨羌一路到金城,有一條很重要的水源,便是湟水。

西都因為湟水的沖刷,所以東西向比較狹長,也相對來說沒有那麼多的皺褶,不過南北方向上也有溝,如果從極高的半空中往下看,西都的地形就像是一個在黃土高原上的十字裂口。

西都向北的那一條大溝,叫做老爺子溝,南面的溝叫做小鬍子溝。老爺子溝為什麼叫老爺子張遼並不知道,但是他知道小鬍子溝並不是因為鬍子,而是在這條溝的南面,有一個小湖泊,或許因為這樣,就從小湖泊便成了小鬍子。

張遼決定放棄破羌城,而是在這裡迎戰。

其實也談不上什麼放棄,因為這一片區域早在恆靈二帝的時候就已經沒有多少漢人了,更談不上什麼駐兵,在這邊的都是一些零散遊牧小部落。這些部落半漢半羌,發現情況不對便早早的逃離到了更深處的山溝溝裡面躲了起來。

在西都北面的老爺子溝內,張遼一臉嚴肅的看著張晨,然後又轉頭看著和張晨並肩站著的蒙化,然後用力拍了拍兩個人的肩膀,然後說道:“此去多有艱難,然功甚偉也!若成,當為首功!二位,保重!出發罷!”

張遼只是說了“若成”,因為大家都知道,若是失敗,那麼張晨和蒙化兩個人,連帶著一同而行的五百名的兵卒,便會最終成為黃沙之下的枯骨,無處回魂。

沒有多餘的話語,也沒有哭哭啼啼的場面,所有人神情肅穆,張晨和蒙化對著張遼行了一禮,然後帶領著五百名兵卒默默的開始了移動。

張遼站著,也是默默的看著,看著他們離開,直至最後一個兵卒的身影融入了黃塵之中,消失在視線裡……

五百名兵卒之中,三百五十人是原本驃騎將軍的麾下,剩下的一百五十人則是蒙氏的後人,他們將從西都向北,不斷向北,最終繞過湟水,繞過破羌、臨羌城,繞過一個叫什麼“阿拉四五唉”還是“阿爾石武崴”的地方,然後最終到達日月山的後方。

雖然說有嚮導,有在這裡已經半羌人化的漢人作為引導,但是這麼長的繞後,無疑是一件極其冒險的事情。

這個計劃,馬恆原本非常發對。

這是馬恆參加的第一次大規模戰鬥,也是第一次參加萬人以上的戰役,對於馬恆而言,多少是有些緊張和期待的,當然對於這一次戰鬥,馬恆還是充滿了信心,不過因為在一個相對來說比較陌生的環境之中,馬恆自然想要採用更加安穩的策略。

五百人,就算是千辛萬苦繞到日月山後面去,又能幹什麼?

如果正面將這些藏區的蕃人擊敗,那麼五百人能攔截住對方的潰退麼?如果正面的不能獲勝,那麼縱然五百人成功到了後方,又能起多大的作用?

總而言之,馬恆覺得,利益太小,風險太大,完全不成比例,不值得。

但是張遼只是說了一句:“此策,乃將軍府長史所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