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 作品

第1432章 太原內亂(加更)(第2頁)


“這……”高順緊緊的皺起眉頭。

溫侯呂布曾經救過高順一命,所以高順一直跟隨在溫侯身邊,忠心不二,見魏續表示這個命令是溫侯所下,便長長的嘆息了一聲,搖了搖頭,但是沒有表示要繼續找溫侯了。

在高順心中,既然是溫侯所下的號令,那麼現在過去爭辯的行為,就幾乎是等於抗令了。

魏續說道:“高校尉,你看……我們這樣能贏?”

“哈……”高順說道,“就算是能贏又能如何?溫侯……”高順吞下了對於呂布的評價,停頓了片刻之後說道,“控制太原城防不難,難得是明日之後如何應對啊……”

“徵西說是大敗了,難道還有餘力來管我們?”魏續不明白高順的意思,追問道,“陳主簿說定可以掌控太原,就可以作為立足之地了……總好過仰仗他人鼻息……”

“呵呵……”高順只是搖頭。

“你到底是什麼意思啊?”魏續搞不懂,問道。

高順沉默了片刻,說道:“你以為勝敗只能是在戰場之上?”

“這個……什麼意思?”魏續說道。

“我也是最近才有些體會……要我說,我也說不大出來……”高順搖著頭,緩緩的說道,“僅僅只是會打仗,還是不行的……溫侯……”

“?”魏續完全不能理解。

“沒事……既然是溫侯之令,便依令行事就是……”高順不打算和魏續解釋,畢竟高順自己也僅僅是抓到一些模模糊糊的邊緣,並不能清晰的表達出來,所以也不可能和魏續說什麼。

“哎,好吧……”魏續點點頭說道,“那麼……告辭了……”

………………………………

而此時此刻,張遼依舊在和斐潛商議,不,嚴格來說是張遼在為呂布求情。

見到了斐潛出現在太原,卻沒有光明正大的進入城中,而是在城外營地之內,張遼就基本上明白了斐潛的意圖,現如今城中恐怕已經是佈置好了陷阱,就等著呂布一腳踏進其中。

張遼可以選擇什麼都不說,但是張遼依舊沒能忍住。

“將軍,可曾知於朝堂之上,雍涼並北,幾論縮棄?”張遼緩緩的說道。

斐潛點了點頭,這個事情他還是知道一些的。在對付涼州幷州等少數民族矛盾突出的地區,東漢以來一直都有兩種思潮,一種是治理和管控,一種則是乾脆放棄。



甚至崔鈞的父親崔烈,當時也老調重彈,提出放棄涼州的策略,引起了當時任議郎的傅燮在朝堂上暴跳如雷,厲聲高喊:‘斬了司徒,天下乃安!’

嗯,崔烈這個司徒位置當時是買的,雖然有一部分不被尊重的原因,但是也能體現出朝堂當中兩種思潮的碰撞激烈程度。

“昔日安定王公有言,羌虜背叛,始自涼、並,延及司隸,東禍趙、魏,西鈔蜀、漢,五州殘破,六郡削跡,週迴千里,野無孑遺。寇鈔禍害,晝夜不止,百姓滅沒,日月焦盡……”張遼繼續說著,而斐潛似乎有些明白張遼的想法了。

“……守邊將帥,皆怯劣軟弱,不敢討擊,但坐調文書,以欺朝廷,僅以便身利己。邊郡官吏,更是搜索剽奪,無惡不作,使得百姓苦痛者,甚於逢虜……”張遼沉聲說道,顯然也是作為一定程度的當事人,深有感觸,“而朝堂之上,竟有權臣,不明邊事,陶陶閒澹,臥委天職,享祿無為,且宣謬論,言之不宜干戈,邊不可守云云,更是上表主張邊民內遷,棄地苟安……”

安定王公,指得就是王符。除了這一個人之外,暫時還沒有其他人可以得到這個尊稱,以後有沒有,斐潛不知道,但是他知道王符確實很了不起。作為在邊郡出生成長的士族子弟,他的政治高度比起一般的世家要超出許多,他認為朝廷在與羌族等外族的戰爭中,採取放棄邊地,迫使邊民內遷的政策是錯誤的。這種退縮的政策不僅給邊區人民的生命財產帶來很大損失,還會給敵人造成了可乘之機……

“故爾……”斐潛沉吟著說道,“文遠之意,是某當思王節信,傅南容之論也?”

張遼拜倒在地,“肯請將軍三思!”

張遼為何突然說起之前朝堂上要放棄三輔的言論呢?

斐潛當前又沒有要放棄三輔的計劃,所以其實張遼的言辭,無非就是為了映射當下的局面,對斐潛進行規勸罷了。因為呂布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種背叛,作為一項沉穩聰慧的張遼,自然不可能直接去替呂布求情,因為張遼也知道,直接求情其實效果並不大,還會讓斐潛對自己的立場產生疑問,所以就採用了這樣的一個角度來勸說。

當年王符,傅燮發表言論,不要放棄西涼三輔,因為西涼三輔雖然時不時的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依舊是大漢的領土,是國家的藩衛,就像是大漢伸出去的一隻手臂,不僅打通了大漢通往西域的道路,不僅是溝通了東西方的商貿,而且可以獲得戰馬等重要的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