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 作品

第1169章 香餌(第2頁)


但是斐潛真正想說的只是表面上的這個?

當時張則在越碒擔任太守的時候,雖然也是上過戰陣,但是哪裡有像春秋解張一樣勇猛?

張這個姓氏,先祖非常的多,源頭也有好幾個,而解張,春秋晉國的大夫,便是其中之一,因此斐潛說解張是張則的先祖,說張則沒有辱沒張侯的聲名,也不能說有什麼錯。

張則也是做過兩千石高官的人,自然不可能沒有讀過左傳,斐潛一提,張則也就明白是講的那一段的文章……

鞌之戰。

人麼,不能太笨,腦袋轉不快,遲早被人賣,所以只能做基層工作,因為這樣牽扯的利益少,都是動體力的活,才不會有人動什麼心思。



一旦利益多了,自然就有人多想事情,腦筋不通透的也就難免會吃虧,尤其是要在政治層面上的,更是如此。

張則沉默了一會兒,拱手說道:“將軍過獎了……某盡本分之事爾,某蒙承皇恩,惶恐兢兢,‘雖遇執事,其弗敢違’也……”

對面的,是個聰明人。

斐潛和張則幾乎同時都確認了這一點。

之前張則在大庭廣眾之下,特意強調的詢問斐潛是否遵從了天子的詔令,真的只是詢問一下,然後便可以毫不猶豫的加入到偉大的革命道路上來,針對五斗米邪教不遺餘力的嚴厲打擊?

別開玩笑了。

斐潛有天子詔令麼?

沒有,如果有的話早就拿出來了。

然而張則就當作不知道一樣,依舊將斐潛推到了大義的那一面,然後表示自己也就遵從於所謂的“王命”,願意配合,說出了那一番話語,其實一方面是表示斐潛如果和張魯不一樣,不走張魯的那條路,而是沿用之前的漢代原有“王命”的政治模式的話,自己就願意配合……

另外更重要的是張則也隱晦的展示出了自身的實力!

張則之前那一句“子時使義勇之士獻門”的豪言壯語的背後,隱藏著的意思就是,在南鄭這一塊地盤上,某可以翻手為雲,自然也就可以覆手為雨!

但是這句話,講的及其委婉,甚至不明白的人,還會以為張則簡簡單單的只是在投誠表功而已……

張魯之前,漢中太守是蘇固。

嗯,嚴格來說,還有一個張修。張修幹掉了蘇固,然後張魯幹掉了張修。

蘇固任漢中太守期間,並無大過,只不過是不願意屈服於劉焉之下,於是才有一場無妄之災。

蘇固之時,整個漢中地區便和大漢其餘的郡縣並沒有什麼兩樣,也是郡守管治所,大族大戶管地方,而且這樣的模式也是相得益彰,就連蘇固在被張修所殺之後,其主簿南鄭人趙嵩,或許為何報答蘇固的賞識之恩,或許是為了平定叛亂,或許是為了自己能夠升級當老大,也帶人手突襲張修大營,差一點殺了張修,最終寡不敵眾,戰死沙場,成就了一番“佳話”。

後來原本只是張修副手的張魯,不知為何突然暴起發難,殺了張修,奪取了張修的兵馬和信眾,併入主漢中,這其中的變故,必然有一些隱藏在陰影當中的交易……

只不過這些東西,或者談好的交易,在張魯上任之後就又產生了些變化,可能是利益上面的一些衝突,最終導致了張則和張魯的合作,最終還是分道揚鑣了。

但是單單憑藉張則一人,還沒有辦法和張魯對抗,或者說是張則和張魯之間的矛盾,雖然有,但還是在可以忍受的範圍之內,所以張則也沒有動手,也必要冒著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和張魯進行對抗……

但是斐潛的到來,卻驟然改變了漢中的局面。

張則有了一個機會,完全可以不用費太多的氣力,便可以借斐潛的手除掉張魯,所付出的不過是潛伏在南鄭當中一些人手而已,甚至斐潛若是兵卒勇猛的話,連這些人手也不見得會損失多少。

何樂而不為之?

因此斐潛提到了鞌之戰。

鞌之戰當中,除了解張之外,還有執政卿士郤克。

當時,晉國的執政卿士郤克為報齊國戲辱之仇,借魯、衛求援之機,力主發兵攻齊,這才有了鞌之戰。

鞌之戰是為了晉國打得麼?

當然,但是其中如果沒有個人的恩怨情仇夾雜在裡面,鞌之戰也未必能夠打得起來,就像是當下一般,如果張則沒有跟張魯的私人恩怨,也同樣未必有獻城的豪言壯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