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 作品

第1117章 該付出的代價(第2頁)


楊通死後,便算是李賢的職位最高,因此僅存的這兩個君侯和曲長便以李賢為尊,希望李賢能夠繼續帶著他們一起。

但是想要達成這樣,自然必須要付出代價。

而這個代價,或許自己來付出,或許讓別人來付出……

李賢沉默了良久,最後嘆息一聲,拜倒在地說道:“某……願為驅使……”

………………………………

粟邑縣城當中,趙溫這兩天多少有些心神不寧。

派遣出去的斥候也好,信使也罷,都沒有能夠取得趙溫所需要的信息,不管是長安方面的,又或是弘農方面的,都是一無所知。

除了眼前的這樣一座粟邑城,趙溫在這個戰場上,什麼也看不到,什麼也聽不見,周邊雖然同樣是日出日落,但是實際上對於趙溫而言,則是黑暗一片。這樣未知的恐懼,時時刻刻在侵吞著趙溫的內心,讓原本還是很有信心的他,現在也是患得患失起來。

種邵這個老傢伙,到底現在死了沒有?

陵邑攻下來麼沒有?

雖然說夏牟已經背叛過種邵一次,又有自己人在一旁盯著,但是如果夏牟又叛變了怎麼辦,自己的人又疏忽了怎麼辦?

潼關長時間也沒有消息,有沒有什麼變故?

楊公要是忙於關東事務,沒有來得及派遣部隊過來又怎麼辦?

林林總總的問題,層不出窮的在趙溫的腦海當中翻騰。

城中有騎兵,但是數量並不多,也就是一千左右,僅僅是比徵西將軍的前部兵馬稍微多一些而已,也就是說,除非自己全數派出去,打通出通信的道路,否則在眼前的這個局面之下,根本就別想知道長安和潼關的信息……

但是一千的騎兵,最多隻能打通信路,想要擊敗擊潰,卻要付出起高昂的代價,而這個代價麼,趙溫有些捨不得。

畢竟手頭就這些騎兵了……

所以用一千對八百,不求勝利,只是保證通信道路的暢通,然後拉扯牽制住對方的騎兵,如果徵西將軍的騎兵膽敢上前攻擊的話,那就更好了,繞回來和步卒協同作戰,自己也就有機會將這些在粟邑周邊亂轉的擾人的徵西騎兵一網打盡。

不過這樣的情形,不太可能出現,更多的是相持,然後對方撤退。

現在也需要決斷的時候,否則真的等徵西將軍的後續騎兵的部隊一到,自己就算是想這樣做,可能都礙於兵勢,無法進行這樣的策略了。

不過麼,後續自己是要往東還是往西,將重點放在那個方向上,這依舊是一個問題。

分兵的結果,很有可能是什麼都沒有獲得,還會白白的損失,畢竟之前徵西將軍騎兵的戰力,是在趙溫面前完完全全的展示過的,不容小看。

徵西將軍現在攪亂周邊,斷絕通信的目的,趙溫也多少猜得到幾分,無非是牽扯自己,擔心自己派遣兵卒去夾攻東去的那一部分粟邑守軍罷了。

但是這些徵西原本在粟邑的三四千的守軍,在趙溫心中,並不算是當前最為棘手緊急的問題,最重要的問題還是長安。

只能是長安。

思前想後,趙溫最後選擇了先保護自己。

雖然說派遣兵卒前去潼關,就可能和弘農的楊氏兵卒一前一後,對於徵西派去潼關的兵卒進行夾擊,這樣固然在潼關局部是絕對優勢的情形,但是對於趙溫來說,同樣也就等於是失去了聯繫長安的希望。縱然能打敗原本徵西將軍在粟邑的那一部分的兵力,但是如果失去了長安的控制權,對於趙溫來說,自己的這個京兆尹不就等於是空頭名銜了麼?



再者說,自己和長安的部隊聯繫上,就算是潼關有失,還可以憑藉著這些手頭上的部隊相抗衡,更何況,趙溫還是不相信潼關那麼快的就會失守的。

自己為何在這裡,無非就是要截斷徵西將軍斐潛支持西去潼關的那隻部隊的糧道!

沒有了糧草支持,就算是徵西將軍的這些前部兵馬能夠取下潼關,又能如何?

更何況,潼關根本就不會失守。

就算是四千兵卒,要進攻一個有兩千守兵的關隘,哪有那麼容易的事情?

正常來說,沒有五倍以上的兵力,想要進攻城池關隘,就算是能勝,也是慘勝!

這一點,趙溫還是知道的。

自己在進攻種邵之前,便和楊彪通過氣,並且楊彪也表示會派一隻兵馬前來協助自己針對於徵西將軍進行防禦,算算時間,基本上應該也是到了潼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