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 作品

第九七八章 無法中興的中興劍(第2頁)


因此,皇甫嵩莫名其妙的在鄴城彈劾張讓的住宅超過國家規定的標準,這個事情若是放在簡直就是顯得那麼的突兀和不自然,皇甫嵩明顯就不是那麼耿直而且不懂得變通的人麼……

那麼也就是說,皇甫嵩當時上奏張讓住宅是違章搭建,違反了大漢土地管理辦法和大漢城鄉規劃辦法法,以及鄴城鄉村與集鎮規劃管理建設條例,只是掩人耳目的說辭,其實另有其他的目的?

按照往常的慣例,皇帝麼,自然不能偏聽偏信,所以皇甫嵩彈劾張讓違建,那麼為了搞清楚真相,自然是要派人去核查檢測一下……

那麼如果當時漢靈帝相信了,或者說有那麼一點懷疑,然後派人真的去檢查張讓的宅基地,會發生一些什麼有趣的事情?

哎呀,頭好疼。

等等,斐潛忽然扭頭看了一眼掛在身側劍架子之上的中興劍,中興劍有四把,一把丟失了,說是最後出現在張角處,那麼其他的中興劍呢?

現在這裡的中興劍又是誰的?

賈詡似乎看出了斐潛的想法,低低的嘆息了一聲,說道:“中興有四,失其一,餘其三。其中有一,先帝自用,後一贈於益州牧,另一贈與董太師……君侯此劍,多半是董太師所留……”

賈詡的聲音變得有些低沉了起來,微微側著頭,目光遊離在遠方的天空上,不知道是不是想到了什麼,或是在回憶些什麼,慢慢的說道:“……董太師曾以此劍征戰多年,後至京都某日便不佩此劍,曾言還劍於漢室……未曾想卻得見於君侯之處……”

嗯?

這是幾個意思?

我這一把中興劍是董卓的?

為何不可能是漢靈帝留下來的?

哦,明白了,的確只能是董卓留下的。不過董卓說將其返還給漢室,這句話倒是頗有一些味道在內啊,難道說董卓進京都之時……

斐潛想到這裡,忽然轉頭盯著賈詡,皺眉道:“文和,汝言所謂亂世之根,莫非無關此劍,而是此名?”

賈詡默然。

原來如此。

斐潛還在一直奇怪賈詡說這個中興劍,雖然和這些事情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聯繫,但是並非是重要的根源,卻沒有想到賈詡想說的並非是這一把劍如何如何,而是“中興”二字。

張角那個傢伙就不提了,拿著中興劍搞事,不管是黃巾這個太平道的發展還是最後的舉事,確實都怪異無比,這其中的隱秘恐怕隨著張角三兄弟的死亡,便永遠帶進了黃泉當中,不會被後人所知。

對於漢靈帝而言,或許他是最想要中興的一個人,並且他起初也是這樣做的,所以他搞掉了竇武,然後重用當時勢力最為薄弱的宦官,興起黨錮用來鉗制士族,甚至設立了鴻都學宮來跳出士族的控制範圍,但是後來還是失敗了,在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打擊之後,最終便沉迷於斂財和享樂……

等等,西園八校尉所用的費用是漢靈帝個人掏腰包的麼?如果是的話,則說明漢靈帝設立八校尉的時候是不是還有一些什麼其他的想法?畢竟漢靈帝在西園建軍之時,還自封了一個無上將軍,舉行了一次蠻像樣子的閱兵儀式。

然後,漢靈帝便在次年駕崩了……

董卓呢?

按照賈詡的潛在之意,是說董卓最開始的時候也像做一箇中興者?後來董卓也放棄了,所以才有什麼“還劍於漢室”的說法……

大漢中興,呵呵,誰想要中興,不僅最後都只能失敗告終,而且還會導致天下大亂。

賈詡想要說的,大概就是這個意思麼?

這個倒是有意思,也就是說,賈詡認為大漢王朝到了現在,已經是無可救藥了,不可能再有什麼中興了?

賈詡微微抬著頭,目光望著廳堂之內的房梁,說道:“……君侯,如今大漢,樑柱頹者頹矣,蠹者蠹矣,僅是塗堊刷粉,無濟於事……更何況,堂屋之內,碩鼠食黍,已是千瘡百孔,積重難返矣……”

“文和,莫不是此乃……”斐潛看了看賈詡,說道,“……汝獻計亂長安之由?”

賈詡沉默了片刻,點了點頭。

原來如此。賈詡認為之前的朝堂官吏不好,便想借李傕和郭汜的手,要換一批是麼?這樣的想法和行動,還真是有些符合賈詡啊……

幕後小黑手。

不過賈詡的觀念,有一些正確的地方,也有一些偏頗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