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 作品

第八九六章 君子當弘毅(一)(第2頁)


既然是開蒙之書,自然是沒有像楊公的書那麼珍貴了,因此用的就是普通的楮皮紙,並且也不禁止普通求學之人去撰抄,不過為了保持輪流抄寫的秩序,書坊特別在廊下加了一排座椅,讓願意抄書的人先屋外等候……

因此其實《千字文》這本書傳播的速度比楊彪的君子之書傳播得更快,更多。

當然,對於這些,楊彪不太在意,蒙學之物能叫書麼?而楊氏四知堂下,又有幾人可以立言出書?

若不是因為斐潛這邊實在是太過誘人,楊彪甚至覺得這麼會湊趣的人物多少也是要招撫一二才是。

不過若是斐潛想要投靠過來,為何不直言相告?

楊彪確實有些琢磨不透這個斐潛斐中郎。

按照道理來說,這個斐潛應該是想方設法去縱橫聯合才是,誰也不想將自己手中的實力轉送他人,不過至今為止,楊彪注意到這個斐潛居然沒有做出什麼特別讓人關注的舉動,甚至就像是毫不反抗一樣……

雖然這樣更是順了楊彪的意願,但是不清楚斐潛具體是做了一些什麼,這多少也會讓楊彪有些忐忑不安。

原本楊彪是在平陽慢慢的侵吞的計劃,但是畢竟現在時不我待,離開了長安之後,楊彪接觸到一些信息,才知道遠在冀州和豫州的二袁,如今勢力已經是猛然之間就膨脹開來,就連楊彪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甚至有時候不太敢相信,在這樣的局勢之下,楊彪就只能調整了自己的方向,不可能再慢慢的進行發展了,而是求更快的建立起自己的勢力範圍……

長安的西涼兵卒,楊彪不想理會,甚至在短時間內是不想去招惹,也不想讓李傕等人覺得自己是一個威脅,在自己發展的過程當中遭受打擊,因此表示出一個相對於比較曖昧的態度,自然就是一個比較不錯的策略了。

楊彪估算過,如果取得了斐潛這裡的兵力和物力,可以節約大量發展的時間,只需要一年,甚至不需要一年,在弘農站穩了腳跟之後,自然可以回過頭來收拾三輔之地,說不得到時候據函谷,和袁家東西二分。

關鍵是二袁並不齊心,因此知道到了那個時候,楊彪便只需要等二袁相互攻伐,實力薄弱之後,再一舉出函谷,便可以平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