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 作品

第七二三章 有人做交易(第2頁)


並且在董卓之後,皇甫嵩更是身先士卒的對著董卓一家老小痛下殺手,劃清界限,這個也自然是在斐潛立功之先的……

更何況,對於整個董卓集團來說,難道對付董卓還不算主要功勞?難不成本末倒置變成了對付董卓手下的爪牙才是主要的功勳?

因此楊宣的話一出,大家就基本上都明白了,這並不是在反對斐潛,而是在逼著王允表態。

王司徒不是要表彰對付西涼亂軍有功的人員麼,好啊,我們也不反對,只要你將之前的功勞算一算就可以了……

王允卻咬了咬牙根。

王允他不知道這個事情麼?

自然是心中清楚的,但是知道歸知道,卻完全不能這樣做。

之前在山東士族把持朝政時候的情形,王允是深有體會,如今好不容易看見了一點自己做大做強的希望的時候,難道還能將這個機會拱手讓出去?



封賞?

拿什麼封賞?

錢財貨物?

給了當然這些人不會不要,但是會滿足麼,會有用麼?

錢財對於一般的普通百姓而言自然是十分的重要,但是對於已經身居高位的人而言,就已經是次等之物了

所以要包括皇甫嵩等的這些人滿意,就必須是更高的職位更重要的位置……

但是這些卻又是王允手頭上唯一的資本,怎麼可能輕易的授予出去?

真的將這些職位輕易的給出去了之後,能不能收到這些人的感恩另外說,單說如果有像斐潛這樣的人物出現在眼前的時候,又拿什麼去給這些人呢?

因此王允就像是一個守財奴一樣,將手中的職位和權力緊緊的抓住,當然這樣的做法也導致了朝堂之上許多人的不滿,今天楊宣在大朝會上當著眾多官員的面也就是將這一件事給挑明瞭……

劉協端坐在龍椅之上,看著下面的眾人,就完全是一個旁觀者,繼續沉默著。

而在大殿中的百官,現在的視線同樣也只是在王允、楊彪、皇甫嵩等相關人士身上游走,根本就沒有人去關心一下,去看一眼寶座之上的劉協。

王允沉默了片刻,然後慨然說道:“胡人叩邊,滋擾生事,自先帝在位之時,已困頓多矣,耗費錢糧均以億計,徵發民夫不下百萬,終之邊境亦難得寧日,非兵不奮戰也,乃無將可鎮之。今有護匈中郎斐,年雖尚少,然統軍有方,保疆衛土,護境安民,此等之功,朝堂不賞,豈非寒天下將士之心?長此以往,孰守邊境,孰安四方,孰有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