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 作品

第2765章新老朋友(第2頁)

當然他父親背地裡則是告訴他,說大漢和人一樣的,需要一個朋友,也需要一個對手。

來貿易的,算是朋友,有戰爭的,算是對手。

從小耳濡目染,斐蓁也是知道這些事情的。

憂心這天下時局,總覺得自己得去做些事情,要去學些東西,至少不能像是市井當中的那些孩子一樣,用尿和泥罷?

旁人的家族很大,然後會有相近的年歲的孩子,表哥表弟表姐表妹一大堆,一到什麼祭祀啊,郊遊啊等等的時候,就是鬧哄哄的一大堆,但是斐氏原先就是一個小士族,還是旁系,就算是將黃氏的那些孩子也算進來……

嗯,黃氏那些孩子就算了。

一部分是和黃成叔叔很像,整天不是拿刀就是舞槍,表示未來要保護斐蓁,要在戰場上殺敵,開疆闢土云云,另外一部分則是像他娘,整天叮叮噹噹的琢磨這個敲打那個,說到讀書便是表示頭疼。

不讀書不成的,就連父親身為驃騎,依舊是有空就會看看書。因此斐蓁也是無奈,和黃氏的這些孩子談不到一起去。

至於龐氏,大部分的孩子都在宛城,沒過來。

在長安當中的孩子,一般都是普通官吏的,見到了他就跟是老鼠見到了貓似的,剛開始斐蓁還會覺得好玩,時間長了就覺得一點意思都沒有。所以斐蓁漸漸的也就和其他的孩子合不來了,也就越發的沒有了朋友,不管是真的,還是假的,亦或是臨時的,都沒有。

有時候斐蓁會想,沒有朋友就沒有朋友罷,或許就是他成長必須要付出的代價,但是他同時也很羨慕他父親,因為他父親有朋友,像是龐統,像是棗祗,像是那個不常來,也不太會說話,但是時不時身上手上會帶著些木屑和鐵屑的,卻常常給他做一些小玩具的太史明。

嗯,還有一個說是長得五大三粗,像是武將多過像是文人的叔叔……

這些都是父親斐潛當年一起讀書的朋友。

因此斐蓁其實也想著說能不能有這樣的朋友,也不需要太多,像他父親那樣,三五個就行了,然後有事的時候一起商議,沒事的時候一起喝酒。然後他也會像是他父親的那些朋友一樣,給下一輩的孩子帶點吃的,帶點玩的,然後教他們騎馬,讀書,甚至辨認礦石。

斐蓁原本以為這個願望可能比較難以實現,但是沒想到他從他母親那邊得到了一個新消息,說是山東那邊有一些孩子會到長安來,大的小的都有。這些孩子有的是有親戚在長安的,有的則是孤兒。有親戚朋友在長安的還好說,一般來說都會寄宿在親朋的家中,再加上這個年代的士族子弟表面上的還是要維持的,所以短時間內應該問題不大,長時間有問題了,斐潛會再派人去處理解決。

而那些在長安沒有父母的孩子,也不好直接送到慈幼局。

在慈幼局當中的孩子,一般來說歲數都不大,而且慈幼局之中基本上都不會學習什麼經文,而是傳授一些手工,或是其他什麼技藝的更多,還有一些則是會被各地商行,亦或是工房帶走,作為學徒,是以謀生為主的。

目標群體不太相同,所以斐潛和黃月英商議,那些在長安沒有親戚的屬於士族子弟的孩子,就設立一個幼學堂,掛靠在長安學宮之下,專門用來收攏這些孩子,也同時允許其他在長安的適齡孩童入學……

沒錯,類似於後世的小學。

大漢當下,並沒有專業的小學,學宮之中大部分都是年輕的子弟,基本上至少都是十幾歲往上的,而小孩子的開蒙一般都是在自己的家中,自己父母親自傳授,亦或是請西席。

眾所周知,在封建王朝之中,還有一些大家族會設立私塾,來給族內的孩子啟蒙。但是私塾的設立,是到了華夏封建王朝較後的時候了。在大漢當下,一般來說各地只有鄉校,由官府指定一些長者主持,畢竟科舉制都沒完全確定,何來專門讀經書的私塾呢?

因此斐潛所建議設立的這個專門針對十四歲以下孩童的幼學堂,也算是在大漢開天闢地的頭一家了。

斐蓁,還有關中其他的士族小孩,自然也會去這個幼學堂。

斐蓁並沒有在第一時間之內體察到其父親做出這樣一個幼學堂的那些深意,他只是覺得似乎這樣一來他就可以又有機會認識一些新朋友了?

這讓他很是高興,而且他聽說他家的梅嶺莊內,就收容了兩個從山東而來,是準備入學的孩子……

斐蓁頓時就坐不住了,帶著些人就往梅嶺而來。

梅嶺是是茂陵以北的一處小山嶺,山勢平緩,最高處也不足三十丈。之所以被稱之為梅嶺,當然是因為這裡有很多梅花。

雖然說距離梅花盛開的時間還早一點點,但是已經有了一些早早花骨朵試探著露出了些笑臉來。

大漢的梅花,是在冬天開的。因為大漢當下的氣候還是比較偏暖一些,而到了後世之中,很多梅花就不是寒冬臘月綻放,而是在早春二三月才開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