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 作品

第2760章算來算去各自算計(第2頁)

在政治上,有時候人命也是一種籌碼。

一個政治家,手中多多少少都會沾染一些血的,或是敵人的,或是自己人的,甚至還有無辜被牽連進來的普通人的。

原來誰也沒有將孔融這個喜歡吹牛和讀書的人當一回事,或許連孔融自己都沒有太當一回事。

畢竟孔融自從朝堂上退下來之後,就成為了在野鄉紳。

而且成為了在野清流的大噴子……

說是在野,但是並不代表著這些人在脫離了朝堂之後,就沒有了權柄。

這些在野鄉紳,一般來說,在朝堂上面,確實沒有多少發言權,但是在地方上,就不一樣了。而且這些在野鄉紳也會隨時轉化成為執政黨,就算是不是士子出仕的正經路子,也有可能因為某個仕女聯姻嫁到某個家族之中,亦或是乾脆皇帝選妃子什麼的,然後立刻就從在野黨變成了執政黨……

同時,在野的士族鄉紳,幾乎都是把持著地方的經濟命脈,將整個地方上的人口,成為了他們的產業來源,就連官府也往往不能輕易動他們,畢竟一年年的賦稅數目在那邊,難不成要郡守縣令自己親自去耕田採桑來繳納賦稅?

但是同時在野黨也有劣勢,就是他們雖然說一樣是既得利益階層,但是他們要比執政黨付出更多,而得到的更少,執政的士族子弟可以利用他們的權柄減輕或是減免自身的負擔,而將這些負擔轉化成為其他非執政的士族頭上去,所以這些在野的士族,天然的就會有重新登上朝堂,重新執政的渴望。

所以郗慮原本擬定的路子還是有幾分道理的……

在曹操明顯已經開始準備要對郗慮動手的時候,郗慮主動躺倒了,擺出一副享受的姿態來,反倒是讓曹操有些下不去手了。同時郗慮搞死孔融這個大噴子,一方面也是減輕了自己被噴的風險,同時還能將聚集在孔融身邊的那些地方在野黨打散,然後自己從中盤整收穫,最終替代孔融上位,成為新一代的在野清流代言人。

這是郗慮的最終目標。

孔融不適合作為在野清流代言人的,至少郗慮是這麼認為的。

既不懂得配合姿勢,也不知道學習進步,甚至差一點將郗慮都拖下水,郗慮要是不搞孔氏,又要怎麼證明自己和孔氏沒沾染,沒溼身?

當然郗慮打死都不會承認是他先去想要利用孔謙才導致一系列的問題的,反正對於郗慮來說,有錯都是旁人的,自己只要能找到藉口來推脫,那就沒錯。

所以都是孔氏的錯,都是孔融的錯。

為了保護自己,讓自己可以更好的為天子效忠,為大漢盡力,就只好犧牲孔融了。

為了達成多層次的需求,孔融就必須要死,還要死的不明不白。

郗慮和路粹構陷出來的孔融罪責,其實嚴格說起來都經不起推敲,但是他們就是要這樣的效果……

真要是坐實了罪行,這將來怎麼翻供,怎麼鬧騰?

在郗慮最為理想的狀態下,就是曹操上來就嘁哩喀喳殺了孔融,然後就很『不巧』的,在孔融死後,有人就發現殺錯了!

欸,那麼殺錯了『好人』的曹丞相,是不是就應該……

至少道個歉,閉門思過一下表個態度是要的吧?

曹操一閉門,權柄一放鬆,這不就是機會來了麼?

即便是曹操讓御史臺操刀,郗慮也能表示說他自己是被架空的,是冤枉的,是聽命從事,然後冤有頭債有主,別找刀子置氣啊,要去找拿刀子的那個人……

結果沒想到,還在郗慮謀劃著要怎麼通過串聯,拉攏一些地方鄉紳實力在野的時候,就變成了這般局面!



孔融還真說了『不忠不孝』的言論了!

這還怎麼將計劃繼續推行下去?

先前以不忠不孝為罪名,就像是一個玩笑,然後玩笑還成真了,使得郗慮便是完全笑不出來了。

如今局勢已經紊亂,在野黨還沒有來得及整合起來,就被老曹同學一頓組合拳打得暈頭轉向,各自都找不到北了,要是郗慮跳出來挑頭,確實或許還有幾分聯合的希望,但是如此一來,不用說肯定就是會惡了曹丞相,將來若是成了,或許還好,若是不成……

當年惡了曹丞相的,還有幾個人能活得順暢的?

誰?陳琳?

哈!

寫了一篇文章痛罵了曹操的陳琳確實是還活著,但是活著還不如一條狗!

曹操沒殺陳琳,可是讓堂堂陳大才子去幹什麼?

記室小吏!

陳琳不是寫了一篇檄文麼?就讓他一輩子都寫檄文!

那個姓曹的傢伙,從來就不是什麼善茬。

越想郗慮越是覺得前途慘澹,他怎麼也弄不明白,明明是以忠孝為名的孔融,竟然會說出了幾近於癲狂,喪失了忠孝的言論來!

這不是讓郗慮等人原本的立場完全崩塌,使得郗慮之前所有的算計都落在了空處?

接下來,該當如何是好?

還沒有等郗慮考慮出孔融這一邊究竟要如何後續的時候,另外一邊來的消息就徹底的讓他失望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