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知識學到力量 作品

第二百五十四章 結束了一場夢(第2頁)

    等過了三年之後,大宋的軍馬數量有了極大的改善,李皓便決定擴大騎兵數量。


    畢竟北方多為平原,而且遼國兵馬也多為騎兵,縱使是被宋軍擊垮,若是宋軍這邊沒有足夠的騎兵,也很難擴大戰果。


    所以李皓這邊就需要安排一個人前往振武路,在那裡訓練騎兵。


    那選誰過去,就成了一個問題,於是李皓便將顧廷燁、楊文遠、張溫、袁文紹、李毅興等一眾人都叫了過來商議。


    當然,顧廷燁和楊文遠是過來諮詢意見的,作為三衙的主官,他們是不可能去負責為此事的。


    可面對李皓的話,其他幾人卻顯得沒那麼積極,畢竟即使李皓沒有明說。


    但想來日後攻打遼國,肯定也是幾路行軍的,到時騎兵自然是要拆開使用。


    那自己就算是去訓練了,也佔不到什麼便宜,而且還得到西北待這麼長時間,所以乾脆一個個的躲懶。


    見此情形,李皓也不多說,直接帶著眾人到了旁邊一處沙盤,這是李皓特意命工匠按圖索驥,打造出來關於遼國西京道和南京道地形的沙盤。


    隨後指著說道:“此次收復燕雲十六州,我的意思還是分三路進軍,一路從河東路出,過雁門攻朔州、應州,然後直奔大同府而去,等拿下大同之後,便揮師北上至陽高、焦山一線依據地勢和隋長城抵擋遼軍。


    另一路從河北東路出,過雄州攻新城、涿州,然後直奔析津府,等拿下析津府之後,也要揮師北上拿下居庸關、金坡關依據長城,將遼軍徹底趕出燕雲十六州。


    而這最後一路人馬先行跟隨在從河北東路這邊的大軍身側,畢竟一旦這兩地開戰,遼國的兵馬大概率會順勢支援南京道,這裡壓力更大。


    但也不能不防,遼國會反其道而行,轉而去支援大同府,先滅我們一路的打算。


    所以這最後一路是總預備隊,以騎兵為主,一旦得到遼軍動向,便要立刻帶兵支援的,責任重大。


    既然這一路是以騎兵為主,那主將自然需要是熟悉騎兵征戰之人,你們說對吧。”


    聽到這話,眾人便開始爭搶這個去西北訓練騎兵的任務了,沒辦法,誰讓這個誘餌太香了呢。


    最後在一番你爭我奪中,這個位置給李毅興掙到了。


    隨後李皓吩咐道:“這次也不要你都重頭開始,殿前司和侍衛親軍步軍司,由你抽調伍千騎兵走。


    讓他們幫你在西北訓練,我要求是在兩年之後,西北之地最少能抽調四萬騎兵參戰。”


    李毅興對於李皓的話,很是爽快的便答應了。


    而事實上,這個時候的大宋,一大幫有識之士都在準備著,與遼國的這場生死之戰。


    到大站前夕,李皓清點了這些年辛苦存下的錢糧,雖然數量上確實不少,但戰場情況瞬息萬變,為了更多一分把握。


    李皓就把主意打到了封樁庫頭上,反正這本來也是為了當年太祖皇帝為贖買燕雲十六州存下的錢。


    雖然經過了這麼多年,被歷代皇帝揮霍用了不少,但多少還有點,正好現在可以用的。


    而且李皓真心覺得皇帝手裡就不要留太多銀子,否則指不定會出什麼么蛾子來。


    對於李皓的提議,趙宗漢倒是挺大方的,直接就給同意了。


    不過等李皓真正去拿的時候,就發現這封樁庫裡的銀子比自己想象的少不少,聊勝於無吧。


    一切都裝備妥當之後,李皓便正式在朝堂上決議,開啟收復燕雲十六州的戰役。


    此次以顧廷燁、楊文遠、李毅興為三路統帥,總共發兵三十八萬,精銳禁軍幾乎傾巢出動。


    而這還不包括北地駐守的幾十萬廂軍,若是全部加起來號稱百萬都不為過。


    唯一可惜的就是李皓此次身為首相,不好在親臨前線。


    放其他人去前線督辦軍務,李皓又不放心,所以這次李皓乾脆就把盛紘給派了出去,作為河北宣撫使坐鎮在真定府督辦地方軍務。


    當然,盛紘這個人聽話,但辦事能力終究沒有那麼讓人放心,所以李皓又讓顏復、晏敬文、曾鞏去給他打下手。


    河東路的話,李皓請了曾公亮去做河東宣撫使坐鎮在太原府督辦軍務,然後讓盛長柏和齊衡去打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