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作品

第五百四十五章 元紳,啟動!大航海時代,關閉!(第2頁)

    這麼想來,倒是可以解釋,為什麼勢力龐大的海洋霸權,自古以來其實沒幾個。因為這個門檻,實在是太高了。

    而且,這種網絡,也十分脆弱。

    大部分港口殖民點,都是倒虧錢的。全靠從少數幾個地方——比如印度孟買,印度孟加拉和印度西南等地,刮地皮吸血,才能整體上實現盈利。甚至可以說,印度才是推動大航海的動力源。整個海權時代,其實就是大家逮著印度照死裡薅,硬薅出來的……

    而那些虧錢的港口網絡,又不能丟。比如剛才提到的紅海出海口,和波斯灣出海口這類地方。那裡本身可能很貧瘠,看起來也不賺錢,但如果旁邊的也門人,把航線掐了呢?或者波斯人突然武德升級,把霍爾木茲海峽封鎖了呢?那麼,這個自古以來,就被證明是最佳的印度洋航線,也會直接斷掉。

    由於過於依賴少數地方的利潤,稍微出現這種波動,所有節點就都成了不斷燒錢的拖累。要是處理不及時,整個海權網絡都可能崩解。只能說,這東西實在太不穩定了。

    可能也是因為如此,在英國之後,就沒有人再去構築一套新的海權體系了。它之後,所謂的海上霸主,只是趁著戰爭,撿了英國人現成的港口網絡而已,實際上並沒有自己經營的能力。這個體系,已經後繼無人了。

    郭康甚至覺得,這種航海霸權和港口網絡,可能既不是某種必然的發展方向,也不是學了就行的什麼絕招,反而是特定時代的一個特例,用不著去模仿。

    再說,哪怕真去學,也應該是爪哇元去學,而不是紫帳汗國去湊熱鬧。

    相比起來,身處泰西的紫帳汗國,其實才有類中國。不管是經營方式還是擴張的思路,都非常“傳統”。但爪哇元,卻是另一種路徑。在郭康看來,他們那套,或許才更適合管理印度。

    如何在統治印度的情況下,還保持自己的戰鬥力?其實已經有答案了。德里蘇丹國,就是這麼一個成功例子。

    雖然統治印度地區,但德里蘇丹國的主力軍隊裡,決不允許印度人加入。而是堅持從中亞老家,引入突厥古拉姆士兵,維持軍隊。

    靠著這種簡單而有效的手段,王國延續了二百年之久,在建國百年之後,還能多次擊敗南征的察合臺軍隊。和元朝多次較量過的著名首領海都、都哇,都被他們打敗過。可見,這套還確實很好用。

    郭康之前向唐賽兒和羅貫中等人,瞭解過爪哇元的軍事和行政體系。在他們那套制度下,本部兵和僕從軍是嚴格分開的。

    而且,羅先生也說過,爪哇元政權,一直在反思元朝敗亡的原因。他們認為,主要的原因,可以歸為兩部分:

    首先,蒙古人社會制度過於落後,難以維持穩定的政治制度,一旦少數優秀人才去世,連繼承規則都不能好好維持。這樣一來,朝廷中樞長期陷入混亂,自然會出大問題。可見,蒙古人就不適合當大元的領導者,應該把他們都踢出去。

    其次,就是地方上的漢人造反。這是元朝滅亡最直接的原因。元末造反的這群人,別的不說,這個打法實在過於狂野了,哪怕打著大宋的旗號,都能把人嚇得要死,讓爪哇士紳至今都覺得心虛。

    而且縱觀歷史,這兩千年來,造反的老百姓是越來越能打了。秦末的時候,陳、吳之流,很快就被官軍幹掉了。到漢末,朝廷忙不過來,但各地豪傑紛紛起兵,也可以很快把黃巾軍消滅。唐末的時候,地方豪強卻反而不願意和黃巢交戰,害怕自己的實力會在戰鬥中受損。到元末,暴民甚至開始追著官軍打,簡直反了天了。

    可能就是因為實力對比出現變化,各地的頭面人物,也越來越沒有面子了。

    最早的時候,朝廷完蛋,對於地方豪強可能還不是壞事,因為他們就可以自己謀求上位了。哪怕沒人造反,大族門閥也會主動謀求更高的地位;到隋唐之後,豪強已經很難自己出面謀求天下,只能各自支持一個有能力也好說話的代理人,代表自己這個團體的利益;而到了元朝滅亡這會兒,就算一些士紳捏著鼻子去支持朱重八,他也不怎麼領情。嘴上說得倒是好聽,但實際上一有機會,就要給縉紳先生們找茬,實在是缺乏職業道德。再這麼下去,天知道今後還會遇到什麼情況,不會轉頭就朝他們動刀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