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明 作品

第三百一十二章:爭鬥(第2頁)

  陳一龍和武聲華會同張奏凱合營抵擋。

  本來戰局起初是僵持不下,流寇攻勢雖猛,但是陳一龍和武聲華在第一次戰敗之後,開始不斷的修建營地防禦,填補防線,因此流寇始終未能攻破防線,逾越雷池。

  然而就在激戰之時,一支流寇兵馬突破了外圍的防線。

  張奏凱畏戰怯敵竟然因此棄營而逃,以致於整個達州防線就此告破,土崩瓦解。

  流寇趁勢掩殺而入,自缺口突入,一舉擊潰了守衛達州的川軍。

  副總兵陳一龍力戰而亡,中四刀,三槍而亡,麾下家丁悉數戰死。

  參將武聲華身負重傷,被家丁拼死搶回,才僥倖留下。

  兩營原本八千的兵馬在戰後僅剩五千得還,傷亡過半,遊擊、守備以上將校陣亡者近十人。

  楊嗣昌站在首座之上,目視著帳中一眾的將校,他的語氣的森冷,煞氣凌冽。

  “今後若再有畏敵怯戰,避戰逃亡者,不問緣由,不問何人,皆斬不赦!”

  ……

  離開中軍帳後,楊嗣昌神色陰沉,徑直便返回了行營之中。

  到了行營之後,楊嗣昌再難以壓制住心中的怒火。

  張獻忠就此逃入川中地區,直趨巴州。

  如今四川省內大部分的兵馬都被調往北地,進剿李自成,正是最為空虛的時候。

  張獻忠此去川內,便若如魚得水。

  “氣極傷身,明公還請保重身體。”

  葉官明跟隨著楊嗣昌進入了大帳之中,他等著楊嗣昌發洩了一番過後,上前勸慰道。

  楊嗣昌雖然今年不過五十二歲,但是因為少時曾患過一場大病,因此他的身體一直以來都不太好。

  中年之時在遼東任兵備道、而後又在宣大任職總督,多處於苦寒之地,因此身體的境況更是每況愈下。

  而這一次南下督師,一路上的風霜,加上到達南方之後的水土不服,楊嗣昌的身體狀況其實已經是出現了一些問題。

  楊嗣昌現在的臉上是浮現出了病態的潮紅,心緒的劇烈波動對他造成的影響極大。

  “張獻忠此去四川,所有的部署將要就此更改,若是後續進剿再出意外,不僅僅是四川,整個西南都要收到波及。”

  陝西、陝西、河南、湖廣、南直隸等地因為流寇的荼毒,以致於稅收一年不如一年,國家的財政越發的困難。

  四川不僅僅是戰略要地,如今還是稅收重省和糧食重省。

  西南爆發奢安之亂雖然被壓制了下去,但是流毒還在,很多地方的土司都存有反心,張獻忠若是進入其中,只怕是會使得原本安定的西南地區變得越發的複雜起來。

  如今大明四方,西北災荒不斷,受流寇荼毒多時,東北有女真威脅,年年都有戰事,局勢一年比一年更差。

  每年上千萬的遼餉拖累著朝廷的財政。

  唯有東南、西南兩地尚且安生,支撐起了稅賦和糧米的重任。

  若是四川受災,西南也必然會遭受影響,到時候僅憑東南一地,如何能夠支撐起整個國家。

  “張獻忠如今竄入巴州,進入川中的道路就此暢通無阻。”

  “此去川中勢若駿馬奔平川,千里坦途,想要短期之內將其剿滅無異於痴人說夢。”

  最為重要的是,為了剿滅張獻忠,他上書請餉,加派練餉,每年七百五十萬兩白銀。

  雖然在奏對之時,楊嗣昌說的是不會加重太多的百姓負擔。

  但實際上楊嗣昌很清楚這樣的加派造成的影響有多大。

  加餉,就是飲鴆止渴。

  但是眼下的局面,要想快速的解決關內的諸多流寇,卻是必須要飲下這杯鴆酒。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關內諸鎮欠餉已是成常態,很多時候不給軍餉,軍將根本指揮不動底下軍隊。

  張獻忠、羅汝才還有李自成、革左五營等部,經過了一年多的休整,早已經是今非昔比,不能再用往日的眼光去看待。

  必須要調集大量的軍兵,發足軍餉,加強武備,才能戰而勝之。九九小說

  飲鴆止渴可以接受,只需要在一年之內或是兩年之內能夠徹底剿滅張獻忠、羅汝才、李自成三人,這些都能夠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