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明 作品

第二百四十四章:轉攻(6k)



                崇禎十一年,十二月十三日。

    距離賈莊之戰的落幕剛剛只過去了一個晚上的時間。

    賈莊莊內一片狼藉,積屍縱橫,死傷枕籍。

    半夜之時,風雪便已經停了下來,只是雖然沒有落雪,但是空氣仍舊寒冷,那些淤積在地上的鮮血上層已經凝結成冰。

    莊內莊外四下密密麻麻都有人在活動,在清掃著戰場,斬取首級,收攏遺體,還有找尋一切能用的物件。

    莊外的更遠處,大量的遊騎奔馳在四野,作為警戒。

    賈莊北郊,陝西明軍大營此時戒備森嚴。

    只是一夜的功夫,三座彼此相連的巨大營壘便已經是緊靠著原先賈莊的明軍大營拔地而起。

    營壘之外,很多地方甚至還放下了拒馬之類的物件,甚至還修起了幾座頗為高大的簡陋望臺。

    孫傳庭此時就站在中營修建的一座望臺之上,他一手扶著欄杆,另外一隻手則是扶著架設在望臺邊緣的望遠鏡。

    凝望著賈莊西郊,正在不斷調動兵馬的清軍大營,孫傳庭的眉宇緊鎖。

    昨日賈莊一戰,清軍雖退,但是無論是人數還是戰力上都均佔優勢。

    孫傳庭向來謹慎,他和楊嗣昌一樣,都並不贊同盧象升的主張。

    時機未到,並非是決戰之時。

    雖然有一定的勝算,但是卻不足以為之冒險。

    建奴雖與流寇之間戰力相差懸殊,但是兩者之間有很多的共通的點。

    建奴入關和流寇流竄都是為了劫掠糧草金銀,拿應對流寇的辦法適當的更改便可以制約入寇的建奴。

    現在的情況和局勢之下,最好的辦法便是以守為主,以戰促和。

    而且如今關內流寇的危機看起來已經瓦解,不過實際上卻是暗流湧動。

    若是北方戰敗損傷國本,內外俱起,傾覆之險就在轉瞬之間。

    治大國,如烹小鮮。

    建奴的問題積弊日久,如今國家的內部還有那廟堂之上更是存在著重重的問題。

    很多的事情,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所以更應當徐徐圖之,不應該操之過急。

    當初在真定,他便已經是勸過了盧象升,只可惜盧象升最終還是沒有能夠聽進去,忍下來。

    孫傳庭心中無奈,本來他對於盧象升心中有氣。

    盧象升他身為宣大總督,總領天下兵馬的重臣。

    一旦盧象升真的戰敗,將會更為助長清軍氣勢,大減各地兵馬之士氣。

    只是昨夜在帳中和盧象升經歷了一番長談之後,他也明白了盧象升為何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盧象升過於剛直,他看起來有萬般的選擇,但是實際上早已經是步入了絕境。

    楊嗣昌步步緊逼,步步殺機,根本沒有給盧象升留下多少迴轉的餘地。

    或許在順義大營兩人發生爭吵之後,楊嗣昌便根本就沒有想過給盧象升留下活路。

    因為盧象升極力主戰,若是不除盧象升,那麼就撫議和一事便不可能推行。

    楊嗣昌的想法孫傳庭很清楚。

    他的想法其實沒有多少的錯誤,他想要就撫議和,甚至願意承擔這一罵名。

    這一點,孫傳庭甚至是有些敬佩。

    願以自身名節,換取國家之安定。

    但是楊嗣昌終究還是經驗不足,和北虜建奴打的交道太少。

    眼下建奴入寇北直隸,若是不讓其遭受一定的損失,就這樣大勝而歸。

    建奴狼子野心,到時候看到他們軟弱可欺,哪會再好好的議和,只怕是胃口更大,不再去想那些議和諸事。

    議和通市,到時候還需要拿馬匹、拿金銀去換,哪有去搶來的痛快。

    搶救能得到的東西,而且是更加輕易的得到,為什麼還要議和,反正想要什麼東西,只管南下去搶便罷了。

    大敵當前,還內鬥不止,取禍之道,消耗的全都是國家的力量。

    孫傳庭扶著欄杆的手微微用力,盧象升之所以選擇進軍賈莊的另外一點,便是因為高起潛就在近側不遠。

    高起潛統管著山海關,寧遠等鎮的精銳戰兵,總兵力有近三萬人。

    若是高起潛肯調集各地兵馬趕來援助,不需要糾集全軍,只需要調集關寧兩鎮之軍,援護側翼,那麼賈莊一戰鹿死誰手,還真未可知……

    只是,高起潛竟然在收到請援的信件之後,直接向東退往臨清。

    孫傳庭眼眸之中閃過一絲殺意,他第一的反應是楊嗣昌的授意。

    但是下一瞬便否定了這個想法,他對楊嗣昌的瞭解不多,但是他不覺得楊嗣昌這樣的人,會分不清真正的大是大非。

    楊嗣昌的種種手段,確實是要置盧象升於死地,但是卻並非是想要盧象升死於戰陣之上,而是要盧象升死於朝議。

    他要的是盧象升奪官去職,陷罪下獄。

    因此一直以來所使出的所有手段,都是斷糧斷餉之類,以阻止盧象升出戰為目的。

    楊嗣昌身居北京,一南一北來往哪怕是八百里加急也很難快速的收到信息。

    盧象升南下賈莊和清軍發生大戰的消息,只怕楊嗣昌現在都沒有收到。

    他之前最多收到盧象升一意孤行,向著順德府一路進軍,而高起潛則是在順德府以南。

    楊嗣昌所做的一切,都是儘可能的保證各鎮的精銳不失,哪怕是陷城失地,百姓受難,也要保證軍兵主力仍在。

    盧象升領大同、宣府、山西三鎮,九千的精銳進入賈莊,被清軍團團包圍。

    若是楊嗣昌真在,為了那九千精銳不失,恐怕楊嗣昌硬著頭皮都要派兵來援。

    高起潛這個時節卻是不管不顧,絕對不是因為楊嗣昌的原因,恐怕是高起潛自己的想法。

    這高起潛因為此前的幾次平叛賺的了一些功勞,在朝中落得個知兵的名聲,因此作為監軍竟然可以節制大軍。

    但高起潛那功勞怎麼來的,孫傳庭怎麼可能不知道。

    知兵?

    只怕是連安營紮寨怎麼安排都不知道,排兵列陣都狗屁不通,戰陣金鼓都一概不知。

    孫傳庭微微轉頭,看向旁側。

    陳望仍舊如同以往一般身穿著魚鱗甲,頭戴著網巾,低眉垂首侍立在一旁。

    看著靜靜站立在旁側的陳望,孫傳庭下意識的眯了眯眼睛,似乎是想要將其看的更清楚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