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明 作品

第二百二十八章:日月山河



 “四正六隅,十面張網……”

 孫傳庭雙目微眯,腦海之中浮現出了楊嗣昌的各種佈置和安排。

 楊嗣昌是書生,沒有怎麼打過仗,起初他是嗤之以鼻,覺得楊嗣昌不過又是一個紙上談兵的趙括。

 但是後面他詳細的看了楊嗣昌的謀劃,楊嗣昌所制定的四正六隅十面張網卻是有可取之處。

 如今內部動盪幾近休止,各地流寇銷聲匿跡,確實也是和楊嗣昌所指定的方略有所關係。

 當今天子對於楊嗣昌青眼有加,信重非常。

 楊嗣昌也因此一路平步青雲。

 天子採用楊嗣昌之謀,詔發十省之地,調集諸鎮之兵,聯剿流寇。

 傅宗龍上任四川之後,迅速的穩定的局面。

 熊文燦也領導著南直隸、河南、湖廣等地的戰兵連敗流寇。

 張獻忠、羅汝才等人盡皆投降,七十二營流寇幾乎銷聲匿跡,只餘下了大貓小貓兩三隻。

 藉助著剿滅流寇平定內亂的威望,如今的楊嗣昌已是大權在握,勢壓廟堂。

 只是……

 熊文燦那邊就撫的賊寇似乎有些多。

 孫傳庭記得很清楚,楊嗣昌主剿不主撫,所下命令皆是以剿為主。

 熊文燦明明是楊嗣昌舉薦的人,但是為什麼卻是主撫?

 孫傳庭搖了搖了頭,如今應當考慮的是北直隸的情況,而並不是南面的流寇。

 他不過只是陝西的巡撫,熊文燦是六省的總理,就算是想管也沒有資格管,只是空想也沒用,只希望南方別再鬧出太大的亂子便好。

 內有憂外有患,天下動盪,神州迷亂,一樁樁都是禍事。

 國家疲敝,朝堂混亂,如何能夠再經受得起這樣連綿的動盪。

 或許在現如今這樣的局面之下,朝堂之上確實需要一個能夠統管大局的人。

 楊嗣昌。

 楊嗣昌……

 孫傳庭神色疲憊,眼簾低垂。

 太多的事情縈繞在他的腦海之中,攪得他的思緒一片混亂,甚至衝澹了得勝的喜悅。

 他不明白,為什麼短短十數年的時光,大明便已經不再是他昔日所認識的大明瞭。

 昔日的繁華和盛世恍若過眼的雲煙,現如今剩下的只有滿目的凋零和丘墟。

 原本只不過是疥癬之疾的建奴,如今卻已經是成為了國朝的心腹大患。

 叛亂的流寇猶如潮水一般席捲大江南北,一路而去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朝堂地方官員文吏貪墨成風,官紳勾連、結黨營私,只知黨爭,卻不為實事。

 軍營行伍將校尉官怯戰卑微,殺良冒功、剋扣餉銀,只知斂財,卻不通戰事。

 天下如何太平?

 數百年已有論調。

 “或問天下何時太平,飛日:‘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而現在卻是文官愛錢,武官惜命,軍政敗壞難以收拾。

 進剿的命令一道接著一道壓的人難以喘息,將校用命軍卒赴死,卻是連安家的金銀,賣命的軍餉都拿不到手。

 而那些偷奸耍滑,鑽營取巧的者,卻是可以憑藉著門路關係,一路直登高位。

 庸者竊據高位,而能者卻居於其下。

 用心盡力、忠心為國者往往難以善終,如何不讓人心寒。

 他在陝西整頓衛所,練兵耕戰,掃平了陝西的亂匪,解決了西安的民亂,但是換來的,卻是猶如雪花般的攻訐。

 

 孫傳庭閉上了雙目,只感覺心中一片冰寒。

 陳望的請求,曹文詔的附言,讓他突然想明白了很多他原先沒有想明白的事。

 國朝並非沒有良將,國朝也並沒非沒有強兵。

 只是眼下這樣的局面,並非靠著良將和強兵便能挽回。

 大明的病,病的很重。

 不是在肌膚表皮的癬疥之疾。

 而是在筋骨內裡的附骨之疽。

 環視著周遭的戰場,映入眼簾的是一具具冷冰冰的屍體,一件件了無生氣的兵刃,還有一雙雙無神的眼睛。

 第一次,孫傳庭感覺到了自己的能力不足,感覺道了自己的官品太低。

 他明白困局的根源所在,他知曉事情的發展和走向。

 但是現如今他能做的事情卻是少之又少,根本無力改變這樣的現狀。

 只能是看著情況一點一點的惡化,看著局勢一點一點的崩壞。

 ……

 北京城內,街頭巷尾皆是一片黑暗。

 坊市之間只有打更人手中的提燈仍然亮著微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