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明 作品

第一百九十一章:另闢蹊徑(第2頁)

李自成的麾下自然也有不少的蒙古兵,這些蒙古兵有不少的人都曾和後金打過。

李自成也是從這些蒙古兵的口中得知了後金的一些消息,比如那些人是怎麼打仗的……

陳望,用的正是建奴的戰法。

李自成眼神躍動,戰場上的失利並沒有能夠影響到他太多的心緒。

反正至始至終進攻漢中府都不過只是聲東擊西,為了隱藏他真正的意圖——進攻四川。

李自成現在在考量一件事,他原先沒有真正的見過建奴的戰法,只聽在交談之中聽過手底下的蒙古兵提過幾次,因此也沒有一個詳細的瞭解。

所以一直以來仍然都是採取當初在邊鎮之時的老一套戰法,快馬輕刀、軟弓長箭。

打了多年的仗,這一套確實有用,之所以能夠撐到現在也正是靠著這四樣東西,轉戰千里仍然未敗。

但是這一次親眼見到陳望利用建奴的戰法,他感覺建奴所用的這種戰法似乎確實有可取之處。

重甲重箭,盾車火炮,對於戰力的提升確實很強,用於攻堅,野戰破陣簡直無往不利。

或許,也可以將這種戰法也可以推廣到軍中。

選拔精騎,一人雙馬,或是三馬,再配以三層重甲,強弓重箭。

臨陣騎馬抵至近前,以強弓重箭打開缺口,披掛重甲直接衝開敵陣,後續馬軍緊接而上擴大優勢。

就是盾車有點難做,那種銃炮難傷的盾車怎麼做還是一個問題,而且如果帶上盾車,那麼轉移的速度必然變慢,明軍若是合圍而來必然來不及帶走,所以盾車要不了。

盾車帶不了,但可以用飢兵來作為替代,讓飢兵充當人肉盾牌,抵擋銃炮。

李自成的思緒飛速的轉動著,在很多地方他都比不過他的舅舅高迎祥。

但是有一點高迎祥卻是沒有辦法比過李自成,李自成善於學習,對於很多新事物接納的速度都超過常人,而且往往能夠做到舉一反三。

當初湫頭鎮陳望利用輪射,集中火銃、佛朗機爆發的瞬時火力掩護撤退。

李自成在戰後很快便總結了一套適用於己方軍中的戰法,取用少量的鳥銃作為中遠程的火力補充,大部分人使用三眼銃,而且也沒有忘記了虎蹲炮和佛朗機。

正是因為用了這一套戰法,張外嘉在不明就裡的情況之下貿然出城作戰,在李自成的手下吃了不小的虧,也因此間接導致了後來的兵敗於三水。

李自成手持著馬鞭,往前走了些許,舉目看著陳望構築的防線。

戰法是一方面,他感覺陳望在路口設置的營寨也有可取性。

這一個月來,經歷了最初的試探,再到如今的組織人潮進攻,一連多次進攻,都未有能夠獲得任何的成果,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似乎是因為陳望設置的這一座古怪的營寨。

不同於普通的四方營寨,或則是簡易的凹凸營寨,陳望設下的這一座營寨,有很多伸出的尖角,密密麻麻足有八九個之多,像是一朵稜角分明的刺人花束。

在那些大的尖角之間還有一些小的尖角,都是土木堆砌而成。

寨牆也並非垂直,而是有著一定程度的斜坡。

從山頂之上,李自成可以將戰場之上的一切都盡收於眼底。

他能夠看到衝鋒上前的軍兵面對著這樣的營寨不僅不好攀登和翻閱,而且在進攻的同時會遭受至多處的進攻。

官兵的銃炮聲幾乎一刻未停,據前線退下的軍將稟報,身處前陣之時只感覺四面八方都是銃炮之聲,腹背都是敵人,幾乎沒有多少可以躲避的空間。

或許,也可以在以後用於防守之上……

只是其中的一些細節還需要觀察,很多地方李自成還是有些不明就裡,沒有想通其中的關竅。

“下一波的進攻,讓馬軍帶一部分的軍中工匠去前陣中軍的位置,讓他們觀察一下官兵的營寨是怎麼修建的,讓他們記在心裡,以後我有大用。”

李自成舉起馬鞭,對著一旁的劉宗敏吩咐了一聲。

“大哥放心,此事我親自去辦。”

劉宗敏不敢怠慢,當下領了軍令,便徑直向著山下走去。

直覺告訴他,李自成上心的這一件事並非是什麼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