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明 作品

第一百四十二章:整編(第2頁)

  原先軍中有兩千五百多領布面甲,鎖甲、棉甲各有九百多件,都被下發于軍中。

  三種甲冑加起來共有四千五百件,完全可以人手一件。

  不過實際上現在軍中披甲率只有百分之七十。

  現在陳望麾下一共一部騎兵,七部步兵,共計四千三百餘人。

  騎兵有九百餘人,所有騎兵皆是頭戴高頂頓項盔、帶遮臂,外罩布面甲、內穿鎖子甲,穿雙甲。

  第一步兵部九百人滿編,和第一騎兵部幾乎同樣的配置,都是帶遮臂,頭戴高頂頓項盔,穿雙甲。

  不過並非是外罩布面甲、內穿鎖子甲,而是外罩棉甲,內穿布面甲,將棉甲穿於布面甲之上。

  騎兵穿布面甲配鎖甲的原因,是因為鎖甲相對輕便,靈活。

  而步兵穿布面甲配鐵甲,則是更側重於防護性,這樣的甲冑配備並非是陳望臆想出來。

  在《滿洲實錄》記載“渾河橋之役”的由川兵與浙江兵組成的陳策部的明軍,執竹杆長槍、大刀利劍,鐵盔之外有綿盔,鐵甲之外有綿甲,刀槍難入。

  餘下的布面甲和棉甲則是優先供給軍中的軍校,前陣的軍兵和銃兵。

  除去第一騎兵部和第一步兵部外,其餘的甲冑都是均分下去。

  “抽調其他各部的精銳,將第二步兵部人數補滿,把布面甲和棉甲集中起來,所有人配備雙甲,遮臂,其餘的甲冑再看情況補充到各軍之中,武庫不要留甲。”

  陳望敲了敲桌子,沉吟了片刻之後,繼續下令。

  除去第一騎兵部和第一步兵部是滿編之外,其餘的六部步兵都不是滿編,現在每部只有四五百人,距離滿編還差一半的人。

  “擴充軍將的事情也可以提上日程了,你派人前往俘虜的營地之中用招募輔兵的理由去招募新兵。”

  “裁撤第七步兵部,保留第一到第六,六個步兵部,將原第七步兵部軍將打散編入其他各部。”

  “第一、第二步兵部不招收新兵,其餘四個步兵部全部招至滿編。”

  陳望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

  “原第一、第三、第四步兵部,三部編為一營,定為第一步兵營。”

  “原第二、第五、第六步兵部,三部編為另外一營,定為第二步兵營。”

  一共六個步兵部,兩個營的步兵,全部滿編也就是五千四百人。

  加上獨立的九百餘名騎兵,一共是六千三百人。

  這個數量稍微有一些多了,但是問題並不大。

  左良玉此時麾下所謂的輔兵再加上自身麾下的正兵七十已經超過了萬人,賀人龍麾下也養了三四千多的輔兵,其餘的將校也是有不少所謂的輔兵。

  他們養的所謂的輔兵大部分都是招降過來的流寇精騎和馬軍,這些事情各地的督撫知道,朝廷也知道,實際上是已經默許的事情。

  只要不用發餉銀,便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不過不同的是大部分的將校這些輔兵都是作為炮灰,作為消耗品。

  而陳望則是將其真的當成戰兵操練,還定期發放軍餉,完全是正兵的待遇。

  不過陳望不明言,其他人又如何能夠看出端倪,又怎麼會注意這些事情。

  洪承疇也不會管這些事情,而現在對於各地的督撫來說,他們也是一樣,只要手下的軍將肯聽話,會打仗就足夠了。

  不過陳望沉吟了片刻,還是選擇稍微延緩一下。

  “先行甄選,暫時不要急,等到我參將的印信送到軍中,再擴充軍隊。”

  反正事情不急,能夠不引人注意便不引人注意,還是少生波瀾的為好。

  等到參將的軍職下來,自己本營的兵額提升,再多招募輔兵就更加的合情合理了。

  得到了陳功的回答之後,陳望拿起了桌面上唐世平前不久遞交上來的報告。

  報告上面記載的正是如今軍中還剩餘的錢糧。

  糧食清點之後有四萬多石,黃金只剩下了一千兩,之前陳望在漢中城時就讓唐世平將多餘的黃金都換成了白銀。

  原先庫房之中的白銀算上這一次的繳獲,已經是超過了十九萬兩。